6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他透露,16日上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将加注推进剂。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将首次着陆于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季启明介绍,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他表示,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有四个方面主要特点:一是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通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组合体满足航天员入驻条件
季启明表示,近期发射成功的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已按计划完成了9类42项测试,主要包括平台基本功能、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机械臂爬行与在轨辨识、出舱功能以及科学实验柜等测试内容。
截至16日,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组合体已在轨运行17天,目前状态良好,平台设备工作正常。组合体已调整到高度约390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建立起交会对接姿态和载人环境。经分析确认,组合体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以及航天员进驻的条件。
在季启明的介绍里,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将便利舒适,天和核心舱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折叠桌。锻炼区配备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通过天地通信链路和视频通话设备,可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和收发电子邮件。
载人环境控制方面,空间站核心舱配置了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包括电解制氧、冷凝水收集与处理、尿处理、二氧化碳去除以及微量有害气体去除等子系统,能够实现水等消耗性资源的循环利用,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
中外航天员未来或将联合参加中国空间站的飞行
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季启明介绍,进入空间站阶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在空间站功能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使中国空间站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为此,中国空间站已开展了相关工作,比如,配置在核心舱和实验舱上的科学机柜,均配备了标准化的载荷接口,具备开展各类科学实验国际合作的能力。
“2016年以来,我们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面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征集有意搭载到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目前,已遴选出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季启明说,后续还将与联合国外空司紧密合作,适时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
谈到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季启明透露,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合作意愿,相信在中国空间站建成后,也就是不久的将来,将会看到中外航天员联合参加中国空间站的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