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等的推动下,互联网正在走向真正的互联互通。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13日表示,网址屏蔽是重点整治的问题之一,保障合法的网址正常访问,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无正当理由进行限制,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损害了用户的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工信部按照专项行动方案安排,指导相关互联网企业开展自查整改,未来还将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帮助企业认识到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之前不久,工信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参会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
众所周知,在多年“野蛮生长”后,互联网行业诞生了不少体量巨大的企业,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也逐渐衍生出了一些问题。如去中心化、互联互通被认为是互联网的主要特征,但在平台经济“强者恒强”效应下,“链接屏蔽”“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屡屡出现,引发了各界的热议和监管的重视。
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因为与传统经济的边际效应不同,互联网经济的零边际成本效应,使得用户增加对应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很容易形成“赢者通吃”,一旦形成相当程度的垄断,后来者很难竞争。这一背景下,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在尽力屏蔽竞品,如微信屏蔽了来自多闪、聊天宝和马桶等社交软件的分享链接,淘宝系购物平台允许的第三方支付渠道曾经也只有支付宝。更有甚者,平台要求入驻商家“二选一”,否则就关店下架。
很明显,“链接屏蔽”“二选一”等均属于恶意排除竞争对手或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行业优胜劣汰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还损害消费者权益。更重要的是,这样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基本属性沦为空谈,甚至在部分已形成垄断的互联网平台,由于用户数量的庞大而陷入“公地的悲剧”。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很明显单纯靠市场的手段很难。因为企业的目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加上资本天然的逐利性,近年不断为盲目扩张与不当兼并推波助澜。近日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就直言,互联网平台企业应该有道德底线,而资本与投行应该选择做“正确的事”,只有保证公平竞争,资源配置效率才会更高,整个社会发展的福利才会更大、成本更低。
换句话说,互联网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加强自律。其实,说了很多年的“企业社会责任”并非只有做公益、行慈善,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都是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内涵所在。
只靠道德约束是不够的,监管层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纠偏更为重要。近期除了工信部大力整治网址屏蔽现象外,市场监管总局也接连发文和开出罚单,在完善法制方面,国家司法部网站8月17日公布了关于《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内容主要涉及“二选一”、数据“杀熟”、虚假交易、流量劫持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互联网将会是一个长期需要反垄断的行业,反垄断的手段与技术也应该与时俱进。
互联网精神是开放、协作、分享,本就需要互联互通,对于目前各大巨头频现的“以邻为壑”现象,既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应该加强行政监管和完善法制,让相关企业不敢肆意而为,最终促进互联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