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杜燕飞)9月23日,由人民网、中国劳动学会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联合推出的“2021劳动就业与职业发展促进行动”在京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与会嘉宾围绕“赋能职业发展 促进劳动就业”议题展开探讨。嘉宾一致认为,劳动就业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目前,适应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转型挑战等已经成为当前劳动就业领域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新职业带来的新就业,不仅拓展了就业空间以及就业机会,也提升了整个劳动力、劳动者的就业质量。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劳动者技能提升工作,先后提出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技能综合行动、“十四五”就业促进计划等等一系列计划,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家用工企业,近些年来,富士康积极调整人才结构,不断开展员工知识更新活动,加大技工培训力度。”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张占武表示,以新型学术为引领,采取线上线下培训模式、双师培养模式,开展多样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推进企业自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经过3年多的培训,富士康郑州园区共培养了5000多名技能人才,优化了公司人才结构,提高了员工收入与技能。达到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张占武表示。
谈及企业如何更好地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稳就业措施、创造最好的就业环境时,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FESCO)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郝杰认为,作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要认真地去学习或者要深知国家政策,要洞悉市场趋势,要紧抓劳动力市场当中的供需双方的需求。
据郝杰介绍,业态创新方面,公司近两年在全国率先创立了残疾人公益岗位,在全国建立了近500多个基地,解决了近3万余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政务服务领域,在全国建立了70多个政务中心,解决了将近万人的就业;产品创新方面,推出了政策通、补贴通,给员工创造了稳定的就业环境;科技创新方面,推出了优享零工和共享用工平台,优享零工在近两年时间已为250万人次提供就业机会。
“作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该牢牢在业态创新、产品创新、科技创新方向投入足够的力量,紧跟国家政策,洞察市场趋势,抓住供需双方的需求,为保增长、保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郝杰说。
对于家庭服务业而言,如何加快平台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此,中服信控股集团董事长胡强表示,目前家政服务行业、母婴服务行业或者物业服务行业面临着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标准化的管理和培训。下一步,中服信将开展标准化的职业岗位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岗位培训进行多点式的、多岗位式的智能化的派单服务。同时,在全国各地进行标准化的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四川、陕西和厦门都已经建立了将近50多家综合体,
“综合体囊括所有的家政服务、母婴服务、养老护理服务等一系列涉及到家庭生活方面的服务,进行综合的一站式服务管理,提升了中服信系统里面的服务人员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也解决了将近6千多个岗位的培训。”胡强表示,
在促进年轻人高质量就业方面,北京链家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曾晶表示,北京链家一共有2.8万名员工,90后大概占61%,他们是北京链家的中坚力量。基于此,链家在北京大兴建有培训基地,对于每一位房地产经纪人,从入职开始就进行免费培训,一年时间里提供200个学时系统化培训,覆盖全职业生命周期培训,也覆盖二手、新房和其他各个领域。
“在日常工作中,新人入职后,以90天和120天为周期,采取线上化带教的系统管理,所有的房地产经纪人要通过一年两次的‘链家高考’——博学大考,没有达到底线都会淘汰,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曾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9年开始,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56个新职业。那么,新职业在新就业中将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劳动者尤其是年轻人又该如何适应新职业的发展?
对此,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企业人事管理研究室主任范巍认为,新职业是反映社会变革和技术变革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职业有三个内驱力:社会变革、技术变革以及对人民需求的满足。整体来看,新职业带来新就业,扩展了就业空间,提升了劳动质量,更有利于毕业生、退伍军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
“劳动者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职业,要强调的是职业和劳动者之间更深层次的匹配和更可持续的成长。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新职业相对于老职业更灵活、更亲切,更加具备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基础。某种意义上,新职业就是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的先行军、试验田,要以新培训带动新就业。”范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