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24日电 (刘晓)9月24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陈通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的相关内容。
上海发展成为中国都市型全域旅游的“标杆城市”
今年上半年,上海接待国内游客1.44亿人次,收入1724亿元,分别比2020年增长55%、69%,复苏幅度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和8个百分点。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不断提升。
截止到现在,上海有A级旅游景区130家、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1个、不可移动文物3449处、优秀历史建筑1058处、历史风貌保护区44片;有博物馆153家、美术馆94家、剧院和演艺新空间217家、电影院385家。
“红色旅游”“建筑可阅读”“黄浦江旅游”“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都已经成为“千万级”流量入口,成为上海最为亮丽的城市名片和旅游品牌。通过城市更新,上海形成了大量文旅新空间,包括“网红”打卡地武康大楼街区、上生新所、思南公馆、徐汇艺术西岸、一江一河的滨江步道等。
上海旅游工作勇于创新,建成中国唯一的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率先实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外国人过境144小时免签等政策。“旅游+”“+旅游”成为共同行动,旅游与文化、商务、体育、工业、农业、科技、卫生、金融、交通等联动、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打响“上海旅游”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
陈通副市长指出,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从观光旅游转向休闲度假旅游、从景区旅游转向全域旅游、从团队旅游转向自助和定制旅游、从线下场景营造转向线上线下双向互动赋能等。
因此,面向未来,上海要以高质量旅游发展、高品质旅游生活、高效能旅游治理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激发和管理好需求,全力打响“上海旅游”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
《规划》设定的总目标,是建设高品质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要在全面升级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业体系、旅游市场体系的同时,着力将上海建设成为都市旅游首选城市、国际旅游开放枢纽、亚太旅游投资门户、国际数字旅游之都。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完善旅游功能空间,重点布局六大板块:结合城市更新,强化上海主城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结合“五个新城”建设,在宜业宜居的同时,强化其宜乐宜游功能;结合黄浦江“世界会客厅”建设,打造文、体、商复合集聚的世界级滨水旅游休闲带;结合苏州河贯通,打造具有城市历史、市民文化、工业创意、绿地休闲等特点的文化生活休闲带;结合沿江沿湾旅游新空间,推动金山、宝山“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生态岸线”功能转型;结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打造长江口生态旅游基地。
结合六大功能空间,上海将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党的诞生地”为地标的红色文化旅游集群;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以“建筑可阅读”为标志的海派文化旅游集群;联动长三角古镇资源,打造以水乡古镇为重点的江南文化旅游集群等。
为实现“十四五”目标,上海将旅游工作项目化,实施“1034旅游高峰工程”。
“10”,是指十大引领性重大项目,包括黄浦江“世界会客厅”工程、苏州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工程、“五个新城”文旅赋能工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生态文旅”建设工程、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提升工程、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城”建设工程、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可漫步”工程、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及其辐射片区提升工程、滨海旅游区建设工程等。
“3”,是指三大名片性重大活动,迭代升级,举办好上海旅游节、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四季上海”等活动。“4”,是指四大功能性重大平台,包括旅游资源要素交易平台、高端旅游人才培养平台、全球旅游智库平台、国际旅游营销合作平台。
此外,上海还将培育开发城市微旅游产品,构建城市“15分钟旅游圈”,为市民提供更多“家门口的好去处”。
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受到广泛关注,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在随后的答记者问上,介绍了“十四五”规划中“五个新城”的发展方向。
一是塑造新城品牌,提升新城文化软实力。通过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精心设计城市地标、天际线等形象标识。打造具有新城特点的文化旅游新品牌,比如嘉定新城以“汽车文旅”为特色,打造长三角一流赛事中心、大众体育乐园和城市体育地标。青浦新城突出“都市水乡”特色,推进文旅融合与文创产业发展。松江新城深耕厚植“上海之根、人文松江”文化品牌,培育文化、旅游、影视相融合的新业态。奉贤新城围绕“东方美谷”,延展美丽健康产业体系。南汇新城发挥自贸区政策优势,打造海洋文化特色的文体产业。
二是重塑新城空间意象,凸显新城自然山水格局。通过挖掘新城的自然地理格局和历史文化资源,辨识新城空间发展的差异化特质和问题,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空间策略,整合城市功能、综合交通、生态环境、景观文化等多类要素,重塑新城空间发展新形象,推进“一城一意象”构建,差异化的城市意象为旅游功能提供独特的空间载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