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几经波折的“北溪2号”管道终告完工,但围绕项目的博弈并未结束。从项目开工建设到管道完工,美国时时刻刻打的是自身利益的小算盘,欧洲一直小心翼翼维护自身主张,当各自切身利益发生冲突时,美欧这对昔日盟友之间的裂痕愈加明显。

美国反对“北溪2号”管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能源竞争。作为天然气的重要消费市场,力推液化天然气的美国急欲分一杯羹。如果德国等欧洲国家大量从俄罗斯进口管道天然气,无疑会减少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份额,或降低进口增长率。当然,这背后还有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

美国在“北溪2号”问题上动用了大量的外交资源,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等轮番做工作。美国前驻德大使格雷内尔还致信参与项目的德企,警告其活动“具有制裁风险”。一般而言,在外交事务上给盟国施加压力很常见,但不会上升到出台法案,对盟国的公司采取取消签证和冻结财产这类激烈“制裁”手段。毕竟,能源政策是德国内政,德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既没有违反任何联合国决议,也没有超出乌克兰危机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措施的范围。德国外长马斯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德国不认为美国在国际法上拥有域外管辖权,并在同美方的对话中表明了反对单边制裁的态度,德国将在自身能源供给问题上作出独立决策。这一表态表达了德国对美国霸凌行径的极度不满,德国的据理力争最终换来了美国的“妥协”。

无独有偶。近日,美、英、澳三国宣布建立所谓“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英将支持澳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澳大利亚将与美、英合作建造核潜艇。澳方同时撕毁与法国海军集团签订的数百亿美元潜艇大单。据多家外媒爆料,美英澳三国的这一合作计划其实预谋已久,而法国作为他们的盟友,却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如今才吃了狠狠的一记“闷棍”。

种种这些做法让德、法等欧洲盟友,也让全世界人民认清了美国在关键时刻,将自身利益置身于盟友关系之上的丑恶嘴脸和背信弃义的恶劣行径,也让欧洲人坚定了推行“战略自主”的决心。

近期,欧洲天然气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问题愈演愈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欧洲经济复苏带来的巨大天然气需求,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各国绿色新政等因素影响下,欧洲自身天然气产量低迷。荷兰的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价格飙升至创纪录水平便是明证。欧洲如果不争这口“气”,恐怕不仅是这个冬天不好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志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