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宋韵半城水,开封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历史上,开封因河而兴,汴河带来了漕运的兴盛,也因河而痛,紧邻黄河故道导致其数次被淹。如今的开封,一方面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筑牢生态堤坝,另一方面,发展城市水系,形成特色文旅之路。
黄河落日 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筑牢生态屏障,守护黄河安澜
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河南段就是这个“豆腐腰”,而开封黄河段则是“豆腐腰”中的“豆腐腰”。据史载,自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其中在开封境内前后决口338次,开封城15次被洪水围困,4次遭受灭顶之灾。
开封市第一黄河河务局局长潘佳良介绍,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荡多变,是开封黄河段的突出特点,极易发生横河、斜河等畸形河势,进而危害大堤安全。
黄河宁,天下平。人民治黄70多年来,下游先后4次加高培厚大堤,土方量相当于建造了13座万里长城,靠着日趋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如猛兽的洪水被锁进了牢笼。2002年9月起,为确保开封段防洪安全,开封进行标准化堤防建设,通过对黄河堤防实施堤身帮宽、放淤固堤、险工加高改建、修筑堤顶道路、建设防浪林和生态防护林等工程,构建黄河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标准化堤防体系在抗御洪水、控导主流、稳定河势、保滩护村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正值秋汛关键期。潘佳良表示,目前抗洪抢险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每天会有一位区领导带班值守,208名巡坝查险人员24小时轮岗值班。在技术监测上,采用坝岸检测系统,一旦堤坝出现落石,传感器会及时预警,此外,还有无人机巡河以及视频监控手段。“当下黄河大堤没有什么危险,我们要做的就是严防死守,保证责任到位、人员到位、设备到位、料物到位。”潘佳良说。
除了确保堤坝工程安全外,2018年以来,开封市加大了黄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对黄河沿岸开展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情况专项整治行动。2020年3月7日开工建设的黑岗口生态修复绿化景观工程,用时仅两月,即打造出“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的示范点、开封黄河文化的讲述地、开封市民了解黄河的打卡地”。
“现在黑岗口生态环境好了之后,周末很多人到这边游玩,平均每天得有两三千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黄河成为岸绿景美的生态河、岁岁安澜的平安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传承历史的文脉河。”潘佳良说。
清明上河园夜景 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摄
贯通城市水系,展现历史风貌
华灯映水连波起,桨声灯影宋韵长。近年来,开封的“十湖连通”“一渠六河”等水系工程开工建设,有效解决了河道淤积、水系连通不畅、水体黑臭等老大难问题。这些工程不仅连通了开封的新老城区,也连通了黄河、淮河两大流域,逐步再现了“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历史风貌。
夜幕降临,清明上河园里,仿古店铺沿河而建,灯光璀璨,游人如织,丰富的宋文化内涵、独特的古代娱乐体验,令人流连忘返。坐上游船游览大宋御河,粼粼波光里,一桥一景,沿途包公祠、中国翰园碑林等景区尽收眼底。夜间经济,文旅消费,让古都开封焕发出新活力。
据中国经济记者了解,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开封接待游客460.13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23.68亿元。文化“软实力”正不断成为开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开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一凡表示,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等国家、省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开封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将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的开封篇章。(中国经济网记者 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