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中街的“嘎钟哥”“哈鼓妹”等卡通“萌物”受到游客喜爱。 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摄
“十一”假日期间,沈阳中街冰点城、马家烧麦、老边饺子等老字号生意红火;沉浸式戏剧体验剧场、搞笑圈脱口秀等新业态让年轻人流连忘返。
作为“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第二批全国示范步行街,沈阳中街有着近400年历史。升级改造后的沈阳中街,悠久文化与新潮时尚并存,百年老街焕发新动能。
探索管理新体制
去年9月份,沈阳中街经过改造升级,以崭新的面貌“鸣锣开市”。在这次改造升级过程中,沈阳市沈河区实施了7大类12个项目建设工程。从整体上,对每个楼体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提炼,使其成为文化传承的亮点;从局部上,对8家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使其成为串联百年中街建筑群的亮点。
在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探索建立古城高质量发展的新体制成为改造的最大亮点。2020年下半年,沈河区启动建立了盛京古城文化旅游区综合发展理事联合会。该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波告诉记者,通过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资源,探索实施了由政府、企业、智库、商会协会、平台公司等多方参与的“业界共治+法定机构”共建共治模式和公共治理架构。在沈河区人大授权下,由理事会作为业界共治主体协调处理古城地区的日常公共事务,将理事会建成高效获取诉求、快速解决矛盾、汇集各方资源、共享发展成果的工作主阵地。
超高的人气、亮丽的街景和丰富的业态,催生中街经济效益快速提升。2021年上半年,中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3亿元,同比增长37.2%,最高日客流量近150万人次。今年“十一”假日期间,中街步行街总客流量达576万人次,同比增长18.76%;中街商圈全口径营业额接近4.6亿元,同比增长95.24%。
促进业态新消费
清代官帽、花盆底鞋、满族纹饰……独具特色的满清文化符号,配上“嘎钟哥”“哈鼓妹”等卡通“萌物”,成为中街的全新品牌形象。不少游客也纷纷与这些中街“代言人”合影。
“嘎钟哥”“哈鼓妹”将过去存在于中街的钟鼓拟人化,赋予新的生命。“‘嘎哈’谐音是东北方言中的‘干啥’,让这对兄妹增添了地域色彩,了解设计内涵,名字就更容易记住了。”梁波说。
让老街“活起来”“火起来”,就更要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立足中街时尚消费胜地和旅游消费打卡地的新定位,引进缺失的新兴业态,特别是沉浸式、体验功能的时尚消费项目,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一年来,中街共引进新兴业态39家,同比增长20%。
被称为“大沈阳皇城根儿下的脱口秀”的搞笑圈脱口秀好评如潮。搞笑圈脱口秀创始人刘海斌说:“我们要打造沈阳年轻人的解压胜地,用幽默诙谐的方式,为他们带去更多欢乐。”
此外,三人行真人CS、SRX龙套社剧本杀也为年轻人喜爱。“这里已成为年轻人的消费娱乐打卡‘网红地’。”作为两家店的创始人,陈刚对经营发展充满信心。
擦亮旅游新名片
中街主打文化品牌,让古老的沈阳充满魅力。“十一”假日期间,中街中央里文化旅游景区游人如织。沈阳盛京头条胡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桐表示,目前景区正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将通过文商旅协同一体的模式,坚持“生态立巷、旅游兴巷、商贸活巷、文化强巷”的总体思路,注重挖掘盛京古城传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艺文化精髓,用文化赋予老胡同活的灵魂,孕育出特色街区强大吸引力、生命力和竞争力。未来中央里将成为沈阳文化新地标,成为面向全国的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
“虽然中街已取得了很多荣誉,但我们不能停歇,未来的中街会更好。”沈阳市沈河区商务局局长曹乐表示,有了文化内涵中街才能持续发展、持续完善、持续更新。改造后的中街将精雕细琢,对文化内容不断提升。此外,将在中街举办各类型活动,通过活动把流量带入到商家和小巷内,同时将协调街内的商家将闭店时间延迟至24点。
盛京繁华再现,中街万象更新。如今,继中街获评第二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后,又以其亮丽的夜景观、多元的夜文化、丰富的夜娱乐、多彩的夜演艺等特色,正式申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阔步迈向新的征途。
沈阳中街文化旅游街区是辽宁省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中街街区与沈阳故宫同步兴建于1625年,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使中街街区成为独具东北特色的旅游休闲街区。近年来,中街街区围绕打造“不夜城”主题,以历史文化为内核,通过文旅商融合发展,品牌效应和经济效应实现双丰收,已成为外地来沈游客必到的打卡地。
中街有不少“老字号”。例如,中街冰点城,它的前身是上世纪40年代末出现在沈阳中街的一家冷饮店,那里制作的冰淇淋制品很受欢迎。中街也有不少“新字号”。例如,X11潮玩店作为沈阳首家惊喜玩具概念店,填补了中街时尚潮玩板块的缺失。(经济日报记者 温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