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处广袤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物流枢纽。近年来,在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大机遇下,青海发展迅速,在现代综合物流中心建设、打造绿色生态走廊、开创全方位对外开放等方面不断取得发展成就。近日,“协同发展向西望 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青海,探索这里的新时代发展面貌。

向外打开窗口

电商平台将特色产品送出青海

“过去青海特色农畜产品在对外销售时有两个问题,一是卖不出好价格,二是物流贵。为了解决这两个痛点,2019年的省级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落地于海东市河湟新区。”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杨庆庆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交易中心,我们不仅想让青海产品更好走出去,还想方便外地企业在青海找资源。”

秉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发展理念,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依靠大数据、5G物联网、鉴真溯源、区块链等核心技术,配套电子交易大厅、物联网监测中心、鉴真溯源防伪中心、超算中心、BI销售大数据曲面屏、特色展馆区及网红直播区等七大区域,为青海本土企业免费提供咨询入驻、电商培训、在线交易和新品发布等服务,带动全省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是定位内通外联、双边多边在线交易的数据平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目前交易中心已吸引、集聚青海省内名优企业近1800余家签约入驻,平台推出青海牦牛肉、藏系羊肉、冬虫夏草、枸杞等青海本土农林牧商品达14000件,并通过设立西部优选自营店、扶贫832平台、淘宝店铺、大宗商品采购等6个交易渠道,各平台实现总销售额2600余万元。

如今,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已经成为促进当地农牧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新平台,以及推进青海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推动跨境贸易

开放型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2019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石家庄等24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海东市成为青藏高原获批的第一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依托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国(海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设立,意味着青海省在培育外贸新业态、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

“今年9月28日,由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往美国的货值约20万美元的收放音组合机顺利通关,标志着海东综试区‘9710’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正式开通,综试区开始进入多种业务模式共同发展阶段。”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B型)管委会副主任李生福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止9月底,中国(海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已实现跨境电商B2B出口货物375万美元,产品为收放音组合机等52种。预计到年底,海东综试区“9710”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有望实现5000万人民币贸易额。

“海东综试区一直聚焦清洁能源、轻工业、农牧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大宗商品贸易,希望未来能打造成为青海省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先行区,成为青海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李生福表示。

发展商贸物流

打造现代物流枢纽产业基地

在西宁市城市副中心多巴新城,规划占地面积2160亩的青海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营。

“物流城建成运营后,年货物作业量约达到3000万吨。不仅能有效解决众多中小运输仓储企业由于分散经营、物流设施资源利用不充分、信息流通不畅造成物流成本较高等实际问题,还对城市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体系建设、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改善创业环境等都有重要意义。”青海欧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方磊表示。

青藏高原地域广阔、人口密度小,物流运距长,要提供高质量的现代物流服务,必须建设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支撑的数字化现代物流管理平台。记者了解到,青海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将通过智慧管理、智慧云仓、智能配送、智能结算等多个系统运营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大宗生产资料“站场—货场—市场”集约式业态,打通物流城内外货物集散、商品流通、仓储、转移、交易、配送、结算等上下游产业链环节,实现对青藏高原全域物流资源的高效整合,推动物流业与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自身产业和区位优势,积极打通对外开放渠道,青海正在不断撬动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带外向发展的潜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肖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