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1月1日电(记者陈静)2021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系列活动之一的新城主题论坛“公园之城:人文与生态的相遇”1日在南上海城市中心奉贤新城举办。

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同济大学教授常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巴塞罗那市议会首席建筑师哈维,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教授李振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等分别就相关主题进行分享。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当日表示,未来15年是中国城镇化和城乡建设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他指出,只有建立起绿色低碳的各类制度、政策和技术体系,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他认为,要健全碳减排核算的方面和考核的机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一级巡视员邢海峰表示,当下,中国城市生态景观、文化、安全等综合功能逐步完善。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希望利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加快城乡建设方式的转变,守牢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的底线,着力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系统化水平。

据介绍,中国积极支持各地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结合城市更新,加强绿色生态网络建设:在实施城市更新中避免大拆大建,尊重和保护城市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韧性城市建设;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城市整体建设和运行管理效率。

据悉,新城建设成为很多国家的主要发展战略之一,为实现产业升级,驱动经济发展、解决人口问题带来了新思路与可能。“新城建设”也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十四五”优化市域空间结构的重大战略决策。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为表示,新城是上海推动城市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今年,上海跳出“中心城+郊区”的二元空间模式,加快打造产城融合功能完备,支柱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五个新城。目前,“新城1+6+5”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打造完成,一批重要研发项目重点企业签约落户,一批重大交通工程民生工程集中开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效应日益显现。

据悉,“1”即由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相关“实施意见”;“6”即由市级相关部门制定六个重点领域专项工作文件;“5”即由各新城所在区政府、管委会牵头制定五个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

张为表示,在新城规划和建设中,上海力争打造公共空间与城市功能相互支撑融合的一流人居环境,让其彰显新价值。上海努力在城市历史传承中留下绿色文化的烙印;将城市景观组成疏密有秩、气韵生动的诗意城市新画卷,形成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现代城市新意向;同时,以绿色低碳的体系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最终实现生态惠民。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玉鑫表示,新城建设的水平决定了上海未来城市发展的水平。本轮新城的规划建设,不是既有区域的简单延伸,也不是中心城市的梯度转移,而是对既往城市建设实践的全面超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认为,5个新城的建设会对上海未来城乡格局带来重大变化:发展布局会更加均衡,人口分布会更加合理;经济活动机会、投资空间等更加均衡,功能会得到更大的提升。在这位学者看来,这是非常正确的城市化战略,实现了“大城市、多中心、郊区化”发展。5个新城建设,不是简单地把人口疏散到乡村,实际上是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城乡新布局。

张玉鑫说,今天会场所在的奉贤新城,“上海之鱼”“通江达海”“九棵树艺术中心”等一个个生动案例都展示了未来新城发展的方向和形象。他表示:“我们相信新城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会不断巩固并转化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发展优势,让工作、生活扎根在新城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表示,要以水为魂,以绿为基,水绿交融融合发展,争取把奉贤区打造成双碳行动的践行地,两山指数的引领地,三个“价值”的共生地,即“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