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强调在粮食的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节约减损,杜绝浪费。
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具有重大意义。开展节粮减损行动,相当于增加了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重要途径。开展节粮减损不仅可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还能保护生态、减排降碳,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未来针对粮食的节约减损,将重点强化全链条、行动感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的创新性措施。瞄准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综合施策配套衔接。同时明确了节粮减损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扎实的硬举措和新任务。并且强化了技术减损,从生产技术支撑、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提升等方面部署了更加具体、更加细化的举措,使节粮减损工作从“软要求”向“硬支撑”转变。
例如,在生产环节,一方面要推进农业节约用种,集成推广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玉米单粒精播、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等关键技术;另一方面要推进粮食精细收获,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在储存环节,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并支持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培训和服务,鼓励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和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在加工环节,制定修订口粮、食用油加工标准,提升粮食加工行业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转化率等。
针对餐饮浪费,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将完善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制度规范,鼓励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对单位食堂鼓励采取预约用餐、按量配餐、小份供餐、按需补餐等方式科学采购和使用食材,实施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等。同时,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习惯。加强公众营养膳食科普知识宣传,倡导营养均衡、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另外,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