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近期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备受各方关注。有观点认为,碳减排支持工具利率为1.75%,低于同期限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因此是“变相降息”。此前市场预期,碳减排支持工具操作总量可能会达到万亿元规模,相当于一次全面降准释放的资金总量,因此也有人说这是“变相降准”。应该说,这是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误读。
金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有可为,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加大对碳减排的金融支持十分重要。正因如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碳减排支持工具并非“大水漫灌”,而是要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从央行公布的信息来看,碳减排支持工具不仅没有设定资金总量“天花板”,而且初期覆盖面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促进碳减排的空间较大,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可以带来显著碳减排效应的行业。更重要的是,区别于传统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性和直达性高,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相关企业发放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起到精准引导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作用。同时,并非所有金融机构都能获得相关资金支持。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引导这些规模较大、业务基础较牢、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先“打样”,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金融机构享受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低价”也并非没有门槛。这一工具并不是“贷出去多少就给多少资金”,而是明确对金融机构发放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此外,更有明确的期限限制——期限1年、可展期2次。为保障落地生效,碳减排支持工具还配套了多层次的信息披露、监督和核验机制。一方面,金融机构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时,要提供碳减排项目相关贷款的碳减排数据,并承诺对公众披露相关信息。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获得工具支持后,按季披露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和加权平均利率以及碳减排数据等信息。央行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等多种方式,核实验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由此可见,碳减排支持工具不是变相宽松,而是通盘审慎考量后推出的创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这一工具落地生效,将有效提升政策传导效率,以减少碳排放为导向,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为碳减排项目提供低成本的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能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更好认识绿色转型的重要意义,向公众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循环经济理念,鼓励社会投融资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