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开发银行、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发布《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21:超越生产》。《报告》引入“要素收入贸易”概念框架后发现,如果考虑到与知识产权服务贸易有关的“缺失价值”,全球价值链规模可能是通常报告的两倍。
“要素收入贸易”这一概念的使用,其背后蕴藏着何种趋势和意义?它对目前全球价值链又有何影响?对此,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
按照《报告》有关说明,“要素收入贸易”包括专利、商标、版权、品牌、设计、软件、数据库等无形资产。崔卫杰表示,“要素收入贸易”这一概念把无形资产服务出口纳入贸易统计,为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更客观、更全面的认知方式,弥补了传统贸易数据的“缺失”。例如,传统贸易数据很大程度上低估了发达中国家的真实出口额,并且也扭曲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差额。
例如,按照“要素收入贸易”计算,中美贸易顺差比传统总贸易统计体系所计算的数值减少了约1/3,且也比增加值贸易统计框架下的估值低17.4%。
崔卫杰表示,这意味着美国的出口收入被大大低估,不利于客观反映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分配格局变化。如按照“要素收入贸易”框架计算,中美贸易将更趋均衡,更能客观反映中美贸易现状,更能体现美国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而不应走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之路。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价值链给国际贸易、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传统生产流程转向服务和其他无形资产,这些产业链正在发生改变。
崔卫杰认为,《报告》使用“要素收入贸易”这一概念,直观体现为“无工厂制造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作用,而其实质是国际贸易的内容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也是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
“‘要素收入贸易’可以帮助人们更客观、更准确认识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好处,对有关价值从哪儿创造,以及如何被分享的认识得到深化,对重振价值链特别是增加对低收入经济体和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的机会意义重大,有助于推动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崔卫杰说。
此外,《报告》还讨论了若干全球价值链“超越生产”方面的内容,即全球价值链参与在促进生产率增长和提高创新绩效方面的作用;服务价值链如何扩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获益,以及服务主导的增长如何为发展提供新途径;数字平台通过促进微型和中小型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在推动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方面的潜力;全球价值链的风险问题(包括环境、地缘政治和新冠大流行等三类主要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