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阳春 通讯员 万方
“贷款及时到账,为我们小微企业发展赢得了空间。”11月29日,武汉东湖高新区“瞪羚企业”武汉中和海洋光迅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该公司从事精密机械控制系统、光电跟踪系统开发,通过武汉市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汉融通”,近日获得湖北银行“301”贷款模式发放的贷款500万元,贷款利率仅5%左右。
“301”模式即“3分钟申贷、0人工干预、1键式提款”,让中小微企业贷得到、贷得快,其关键在于大数据赋能。湖北银行在深度挖掘银行内部数据资源的同时,积极对接“汉融通”等地方政府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内外数据交叉验证为企业360度“画像”,纾解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
数据“画像” 心中有底
贷款难,难在信息不对称。对中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愿贷,很大程度上源于银行对企业“底细”不知晓。
企业相关数据分散于不同部门,如果能够归集、共享,则可为银行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湖北各地加强地方融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将分散于不同部门的税务、海关、司法、电力、征信等数据归集到一起,多维度给企业“画像”,让银行利用数据为企业发放贷款。
武汉市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汉融通”整合了市场监管、税务、不动产、社保、公积金、司法、环保等部门的政务数据,对借款人多角度、全方位的信用信息进行深度整合,为银行贷款发放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截至今年11月28日,“汉融通”入驻市场主体达8.15万户,成功融资4.27万笔,累计融资金额1435.48亿元。
宜昌市网上金融服务大厅依托当地“智慧城市”,归集工商、人社、民政、公安等30多个单位数十亿条数据。平台利用这些大数据信息自动生成企业“融资指数”,供银行参考。
“把地方政府建设的融资信用信息平台用好用出成效来。”湖北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汉融通”之外,湖北银行还已入驻咸宁、襄阳、宜昌等地方政府企业融资信用平台或网上金融服务平台,并与这些平台在数据直连、客户引流等方面深度对接。通过与银行积累的内部数据整合并交叉验证,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做到心中有底。
通过“汉融通”发放41.3亿元
“湖北银行今年为我们提供了续贷服务,而且利率和去年一样都很低,为企业下一步加强研发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了资金支持。”位于武汉光谷生物城的莫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莫纳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建立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病理学等多个研发平台,为有关科研制造单位提供生物试剂制品。疫情期间,公司为国内重点核酸试剂盒生产企业提供原辅料支持,供应量超过百万份。业务大增的同时,公司流动资金一时较为紧张,通过武汉市“汉融通”平台,于去年4月获得湖北银行发放贷款750万元。今年贷款到期时,湖北银行又为该企业及时办理续贷,贷款利率4.8%,让企业轻装前行,把精力集中于研发攻关。
让信息“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作为首批入驻“汉融通”的金融机构,湖北银行在平台中上线了税易贷、闪贷等产品。此外,湖北银行创新线上对接渠道,把“汉融通”平台与银行自身微信公众号平台直连对接,以快速完成客户申请分配受理工作,受理效率提升了一倍以上。
截至目前,湖北银行累计通过“汉融通”平台对接中小微企业1466户,发放贷款41.3亿元。
力争“301”模式全省覆盖
全省小微企业总数超过150万户,是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从贷款覆盖面来看,目前获得贷款支持的还不到10%。为推动涉企政务信息开放,畅通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的信息梗阻,我省研究确定涉企政务信息开放重点项目,出台政策对金融机构开放信息,让数据信息变成企业可以获得的“真金白银”融资。
今年9月28日,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鄂融通”正式上线,平台整合了30余家政府部门和单位共计2.32亿条市场主体权威数据,并与12个市州平台实现数据对接。平台按照“全省统一、省市分建、数据共享”的理念,通过跨省市平台协同服务,畅通企业融资渠道,让银企对接精准高效,将更多的金融活水引向中小微企业。
作为省政府管理的地方法人银行,湖北银行积极对接“鄂融通”及各市州融资信用信息平台,让信用信息数据、企业数据和银行内部数据有机结合,并升级服务体系,丰富线上产品,推动“301”模式扩面增效,不断增强中小微企业信贷供给能力。
“利用网点市州县全覆盖优势,积极对接各地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力争省内‘301’模式全覆盖。”湖北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政银合作、平台对接,强化科技创新,切实提升全省中小微企业金融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