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2月3日电 (记者 许婧)连接昆明和万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3日全线开通运营,老挝自此迈入铁路运输时代。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铁道工程专业2021届9名老挝留学生毕业生也加入了服务中老铁路的大军,即将成为通车后的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
9名毕业生欣喜地发现,自己既是澜湄合作的受益者,也是中老友谊的见证者。在他们看来,自己是非常幸运的一代老挝青年,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到的知识,特别是学校“爱科技(ASciT)”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式改变了命运;在上海的学习赶上了中国的新时代,赶上了世界最先进的铁路从中国连进老挝,也连进了他们每个人的心里。在上海,他们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指导,树立了做“两个工程师”的目标——维护中老铁路的工程师、维护中老友谊之桥的工程师。
“虽然没办法到开通仪式现场观看,但也很激动,很期待铁路通车,如果有机会,我们会通过电视等形式观看仪式。”从上海回到家乡琅勃拉邦/沙拉巴士已经一年的佟朗(La THOR)通过网络告诉记者,经过中老铁路建设现场实习后,他正在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和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铁路专业培训班学习,为正式上岗做准备。
同样从上海回到家乡沙耶武里的苏宋(Sou XONG)也说,将去铁路沿线拍一下小视频纪念一下这个难忘的时刻,他们这批留学生共同的梦想是为中老铁路作贡献,希望能将在上海学到的知识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并将这些知识介绍给家乡的民众。
老挝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其境内仅有一段3.5公里长的铁路,因此铁路技术人才十分匮乏。自2017年开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招收老挝留学生来华学习。
佟朗读高中时就有到中国留学的想法,并开始学习汉语,但不知道有什么机会。考入苏发努冯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后,因为双方大学的合作,有了来上海留学的机会。“到中国以后一开始汉语不太好,到超市买东西,付钱时不知道价格,也不会用人民币,老板说我们也听不懂”,佟朗说,是在老师和中国同学的帮助下,考过汉语4级后,便慢慢习惯在中国学习、生活。
“到上海后,乘坐了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的地铁和高铁,很高兴,很激动,也学习到相关铁路知识,很自豪”,苏宋印象深刻最深的是2019年,老师带他们坐“复兴号”从上海到北京,参观了詹天佑纪念馆、长城等,“坐在高铁上,感觉速度很快,很舒服,自己也很激动,一直站在窗户那看外面的风景”。
在上海,老挝留学生与中国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一起自发用中老双语建立了“中老铁路通”的微信公众号,推介中老铁路和中老文化,展现中老青年的雄心壮志和青春风采。
谈及创立这一线上平台的初衷,苏宋说,因为留学生们收获了很多知识,也收获了很多友谊,想通过网络平台向老挝民众普及铁路安全知识,展示老挝的文化和风俗民情;同时也想把这里的故事和更多的人分享,讲好“中国故事”。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轨道交通学院铁道工程系主任李培刚介绍说,他们将继续运用中文和老挝文的双语优势,借助短视频,推送更高质量的内容。并且,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先后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为老挝留学生创造更优越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够和中国的小伙伴们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曾任老挝驻上海总领事馆代总领事的阿磊伟来·苏嘉伦认为,老中两国是长期稳定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老铁路”建设项目使两国关系更加亲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帮助老挝培养急需的轨道交通本土化人才,有利于老挝推动旅游发展,扩大就业机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期待首批学成回国的老挝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勇挑历史重担,为中老铁路交通贡献力量,用行动架起中老友谊桥梁。
今年正值澜湄合作五周年,在澜湄地区,为老挝培养本土化人才这样暖心且富有实效的中外交流故事还有不少。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景莹表示,民间交流是对外合作的基石,青年是民间友好的未来。上海市友协希望搭建一个沟通信息、互通有无、相互借鉴的平台,探索形成上海与澜湄地区青年交流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