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邢利宇)解密中国铁路科技创新“密码”、谈中欧班列的增长、透露北京冬奥会京张动车组媒体车厢的设计……第三十六期“委员讲堂”《科技创新,引领中国铁路“加速跑”》6日在全国政协官方网站等平台播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赵红卫分享中国铁路建设成就并展望未来。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铁路在科技创新中加速奔跑。截至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成为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运营场景最为丰富、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中国高铁的自主创新突破体现在哪些方面?以路基技术为例,赵红卫介绍,修建高铁的第一步是修建路基,提高其防水性能。如郑州西安高铁在黄土上修建路基,遇到的问题就是黄土干燥时很硬遇水后变软,需要压缩土体结构并能防水。“我们采用挤密桩技术,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据介绍,目前为止,中国很多高铁路基达到“毫米级”变形控制。

隧道技术方面,赵红卫介绍,科研人员通过采用超前探测、超前导洞释能降压等技术,攻克了许多隧道建设的难题。目前隧道形式有山岭隧道、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像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就是中国最长的一条高铁山岭隧道,其长度达到27.848公里,埋深445米。”

“我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及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开展一些固定基础设施的检测、移动装备的动态检测,以及大型维修机械的研制,构建了非常完整的安全技术体系,安全技术水平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赵红卫在谈到安全技术时说。

作为北京张家口高铁之后的又一智能高铁,北京雄安城际铁路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围绕“精品、智能、绿色、人文”的总目标进行建设,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等前沿科技,智能化设计多达71项。

以此为例分享中国智能高铁建设取得的进展,赵红卫表示,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中国铁路的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如智能装备主要包括自动驾驶,它是基于CTCS—3型列控系统基础上,安装了ATO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现一键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停车、停车后车门自动打开、车门与站台屏蔽门联动等功能,也可以根据列车运行的区间,自动选择运行最高速度。

她透露,京张动车组承担着2022年服务于北京冬奥会的职能,在这个动车组上设计有媒体车厢,此车厢桌面为抽拉式,便于媒体把摄像机及显示设备等放在桌面上,同时配备有充电插座。此外,餐车吧台与媒体车厢融合于一节内,吧台开放式设计融入了奥运元素和中国元素。

谈到中欧班列,赵红卫指出,近年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迅速增长,有力促进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从2016年货物发送量14.5万标准箱增长到2018年的72.5万标准箱,平均每年增长71%。另外,开行的中欧班列2016年达到1700列,2018年、2019年均突破5000列,2020年年运量突破1万列。中欧班列开行的范围拓展到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

“钢铁驼队正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的情况下,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日益凸显。”赵红卫说。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截至2020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14.63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近3.8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对此,赵红卫指出,《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了中国铁路未来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了新时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美好蓝图,未来中国铁路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