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12月12日电 (记者 鲁毅)开行七载的中欧班列(长沙)正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从2019年开出411列,开行量名列中国第五;到2020年的530列,超过2014至2018年开行量总和;再到今年8月开行141列创单月历史最高值,前11月已发运951列,开行量屡创新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欧班列在中国各个城市遍地花开。面对不断加入的新成员,前期发展较慢的长沙凭何跑出加速度?

通道

“长沙地理位置优越,拥有集铁路、航空、公路、港口等货运于一体的多式联运网络,是中国仅有的9个内陆主要货源节点和铁路枢纽节点之一。”中欧班列(长沙)运营主体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红宾说,这赋予了长沙集散八方、辐射全国的基础优势。

以长沙为中心,1000公里辐射半径可覆盖华南、华东、东南、西南、华中等经济要地,为长沙带来广泛的货源集结圈。叶红宾介绍,目前,中欧班列(长沙)的主要货源三成来自湖南,四成来自华南,三成来自华东。

在中欧班列线路布局上,长沙选择深耕湖南经贸往来活跃区域,打造明星线路,培育差异化优势。叶红宾介绍,俄罗斯以及中东欧国家与湖南省产业结构互补性强,湖南湘潭吉利、中联重科等行业龙头企业均在中国政府最大的海外援建项目中白工业园建有生产基地,长沙至明斯克线路成为长沙的重点培育对象。

“明斯克是白俄罗斯的物流枢纽,也是进入欧洲腹地的桥头堡。”叶红宾说,该条线路架起了湖南制造走进欧洲的桥梁。通过4年多培育,长沙至明斯克线路现在已成为中欧班列中的明星班列,发运量占该线路中国市场份额的60%,居全国第一。2020年长沙发往明斯克的班列最高峰时一周有14班。

现在,中欧班列(长沙)已实现常态化品牌化运营,班次不断加密,线路不断丰富。长沙已开行明斯克、马拉舍维奇、布达佩斯、俄罗斯、乌克兰以及中亚、东盟等常态化运行国际班列路线10余条,每周稳定开行12至15列,形成覆盖欧洲、中亚地区的国际多式联运物流网络枢纽,遍布14个国家29个城市。

在中欧班列(长沙)的带动下,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长沙,打通了联通亚欧的陆上快捷交通物流网络,拓展出了新的“陆港”定位。

效率

优秀的基础优势无疑是助力中欧班列(长沙)起跑的关键一环,但要跑得快、跑出影响力,还需多方合作、优势整合、用心经营。

长沙市人民政府物流与口岸办公室主任杨莉介绍,2019年4月,长沙市政府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开启全面战略合作,创新央地合作运营模式。长沙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迅速叠加中国外运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网络布局优势,以及庞大的“货源优势、运力优势、市场优势”,共同推动了中欧班列(长沙)提质扩容发展。

为提高作业效能,长沙还建立起铁路货运、平台公司、海关、园区四方联系沟通机制,按照“优先组织、优先装卸、优先查验”的原则,为中欧班列开辟绿色快捷通道,减少作业时间,实现承运、查验、转运快速无缝对接。

在货物运输组织上,长沙还提供“拼车”服务,通过“集并运输”模式,有效节约运力资源,减少了货物在国境站的停留时间。

以长沙至明斯克班列为例,国内装车标准是41至50个集装箱一列车组,而境外标准是60至80个集装箱一列车组。以前班列到达国境站后,最少要等凑齐60个到达明斯克的集装箱才能继续开行。采用“集并运输”模式避免等待,可压缩3至5天的口岸作业时间。

为了提高海外站点集疏效率,中欧班列(长沙)依托中国外运海外物流枢纽的货运站、港口,以及物流巨头、分拨中心等资源,加强与关联部门建立良好的连接和沟通,通过信息共享,提高海外货物分拨效率,扩大货源吸引范围,为班列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而今,中欧班列(长沙)已实现国内国际端到端的全程供应链。叶红宾介绍,目前,中欧班列(长沙)还在参照中国邮政“点到点”网络优势,努力打造覆盖范围更广的国际物流供应链,让物流网络、服务尽可能快速抵达更多有物流需求的地方。

机遇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海运受阻,空运不畅,运行稳定、有着独特国际铁路联运优势的中欧班列,成为极少数稳定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通道。

实行分段运输,不涉及人员检疫,可靠准时且经济实惠,疫情下,中欧班列凸显出诸多优势。“以前海运需要40天,受疫情影响,海运不确定性、不可控因素加大,可能面临无法靠岸等问题。”三一物流副总经理雷勇表示,以往大型起重机械基本上都是走海运,改道中欧班列运输后只需半个月,还避免了产品被海水腐蚀的风险。

叶红宾介绍,疫情发生后,中欧班列(长沙)率先在全国保持“天班”开行,物流成本不受影响,运输时间稳定,对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凸显,成为湖南乃至周边城市疫情期间的重要国际物流通道。

抓住机遇,长沙以高效的运营模式与服务,推动中欧班列(长沙)快速增长。疫情防控期间,长沙市政府物流口岸办联合星沙海关、中南国际陆港,深入各个园区了解企业物流需求,为吉利汽车、三一重工等百余家制造业企业制定“一对一”物流解决方案。定制专列,不仅加码“长沙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也拓展了稳定货源,现在中欧班列(长沙)每个月都要开行5至6列吉利汽车中欧班列。

世界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中联重科为了能搭上中欧班列,专门调整大型机械设备的尺寸,以适应班列集装箱对尺寸的要求。通过“一对一”定制物流方案,该企业设备搭乘长沙至明斯克线路,物流时间缩短近三分之二。

在助推“长沙制造”走出去的同时,中欧班列(长沙)也将越来越多国家的优质产品运抵中国市场。俄罗斯的木材、中亚的锑精矿等均通过回程班列抵达长沙。目前,中欧班列(长沙)已实现回程班列实载率百分之百。

开放

统计显示,2020年,中欧班列(长沙)共发运530列,比2014至2018年四年运营的班列总量还多出近100列,运输货物货值20.6亿美元,同比增长98.6%,开行量在中部城市中仅次于郑州。今年前11月,中欧班列(长沙)共发运951列,运输货物货值达到25.6亿美元,已远超去年全年。

全球疫情下,高频稳定开行的中欧班列(长沙)已成为长沙乃至湖南联通世界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合作共赢强平台、产业集聚新枢纽,引领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以排名全国第二的俄罗斯进口木材回程班列为例,高密度开行使得全球木材商聚焦长沙,让长沙成为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木材的第四大口岸,吸引全球众多木材商齐聚长沙,带动长沙与木材产业相关的家具、建材、仓储、运输、物流、劳务等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提升了长沙经济发展外向度。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提升长沙机场货运功能,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日前印发的《长沙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2021—2025)》也进一步指出,将做大做强中欧班列(长沙),建设铁路国际港,扩大班列发运规模和中欧班列(长沙)高货值货源,拓展邮包线路以及邮包回程运输等项目,助推长沙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长沙正在全力申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构建以长沙为中心、连通东盟与欧洲之间陆路运输的‘双集结中心’,高质量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中欧班列(长沙)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为长沙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作出新的贡献。”对于中欧班列(长沙)未来的发展,杨莉充满信心。(鲁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