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邓浩认为,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要抓住“稳”的牛鼻子。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和落实“因城施策”的前提下,房地产业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这是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半年以来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终于迎来了政策的东风,也明确了当前和今后发展的着力点。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这已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第六年强调“房住不炒”定位。随着房子日渐回归居住属性,中国经济正逐步摆脱对于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而房地产业也到了告别传统发展模式的时候。
良性循环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房地产业自然也不例外。今年以来,个别房企因为长期盲目扩张,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营风险和债务风险。这给房企高融资、高负债、高周转模式敲响了警钟,也凸显了促进行业良性循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工具箱”中,金融无疑是关键。一年多来,有关部门实施重点房企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的“三线四档”规则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对市场产生较大作用,房企降杠杆、降负债成效显现。同时,个别房企的流动性风险也充分暴露出来。需要强调的是,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健康发展态势不会改变,短期个别企业的风险,不会影响中长期房地产市场的正常融资功能。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也要抓住“稳”的牛鼻子。稳地价、稳房价,先要稳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关部门连续精准施策,房地产市场融资环境和购房者信贷环境持续改善,这也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有助于缓解房企资金压力,防范化解风险,保障居民购房刚需,增强市场预期和信心,从而推动房地产业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和落实“因城施策”的前提下,房地产业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这是防范和化解行业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无论是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还是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应当看到,我国总体上将逐步从大拆大建的增量开发向存量改造过渡。长租房、保障性住房建设必将成为未来政策发力的重点方向,同时,在住房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上也有很大提升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了政策的指引和护航,只要房地产业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在新的发展模式下积极进取,就完全能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住房租赁、物业管理、社区养老等方面大有作为,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机会,肯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