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2月25日电 题:浙江:农创客让乡村从“新”年轻

记者:柴燕菲 钱晨菲

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是人才,于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浙江而言,更是深谙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人才助攻。

2015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农创客”概念并开始培育,激励引导有志青年“上山下乡”,投身农村创业创新;2019年,该省实施“两进两回”,积极推进科技、资金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今年浙江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10万名农创客,辐射带动100万农民增收致富。

短短数年间,农创客在浙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挑起让乡村焕新的大梁。他们将新思路、新技术、新业态带入乡村,让古老乡村成为有奔头的地方、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山间田野成为共同富裕的希望之地。

新思路让农业更加有奔头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业有理想,我希望能让家乡优质的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让家乡人都过上好日子,实现共同富裕。”出生于温州泰顺的“90后”唐平冬说。

大学毕业后的唐平冬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留在大城市,而是放弃高额年薪、响应大学生返乡创业号召回到家乡。2016年,他冒出一个村里从未有过的想法——让鸡“跑”起来。

“养鸡是很传统的农事,但一次我看到朋友每天去刷运动步数,就想着把这样的技术运用到养殖中。第一是非常有亮点,第二能够建立整体溯源体系。我们推出了‘免费提供鸡苗和脚环、农户签约养殖、公司再回购销售’的助农模式,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定向定点的助农创新,变‘牢笼鸡’为‘跑步鸡’。”唐平冬说。

通过其平台,一只鸡卖到198元,鸡蛋每斤25—35元,最远销售到北京、海南。“跑步鸡”项目带动了周边农户实现人均2万元、最高10万元的收入,原本贫困的小山村变成小康村。目前当地农场农户存栏跑步鸡近10万只,年创收近800万元,带动农家乐、民宿以及其他农产品销售近350万元。

今年,在各方支持下,唐平冬还携手三村联建厂房,打造了农创客创业园。目前已招商入驻20家企业、23个项目,辐射带动省际周边1500多农户、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

在浙江,有想法、有冲劲的年轻创业群体已成为“三农”发展的“新鲜血液”。“领头人和农民群体是激发乡村活力之关键。每个乡村都需要培育自己的领头人以及一批与领头人的行为方式、思想品德一致的农民创业群体,众人拾柴火焰高。”浙江“两山”理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景新说。

如唐平冬一样的年轻人,正用新思路让浙江的农业更有奔头。而该省各地亦在不断转换新思路,以新举措强化激励农创客。在筑巢引凤方面,浙江集聚资源累计打造59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13个产业强镇和80条总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吸引高端人才留驻创业创新,吸引各类经营人才返乡创业。如浙江平湖成立该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已签约落地新型农业项目19个,总投资21.6亿元。在统筹财政金融政策支持方面,仅2020全年,浙江省级以上财政安排了15.2亿元用于直接扶持农业农村人才。

“浙江的农创客非常活跃,在各地发挥着乡村振兴‘生力军’的作用。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新一代,他们创新思维强,勇于将‘互联网+’等新思维全方位融入农业生产、农村经营,能灵活地将新理念、新方式运用到农业领域。”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

新技术让农民成为新职业

乡村不仅需要具有新思路、行动力的带头人热情奔赴,也需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敢于尝试新手段的“田秀才”挑起大梁。随着农创客拥抱农村,新技术的赋能正让老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式发生改变。

“90后”王运是建德人,因父亲的一句“回来帮帮我吧”辞去在杭州的白领工作,投身乡村成为“粮二代”。

“父亲是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种粮大户,此前成立公司并承包村里流转的土地种粮,农业是他的信仰。但随着他年纪变大,每次看到他在田间地头来回奔波,我就很心疼。”王运返乡后,便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老一辈务农的辛苦,让农民成为新职业。

“时代在变,种田也可以有新种法。”怀揣着这一想法,王运一边帮父亲种粮,一边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农技推广与管理。在参加一次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调研学习中,她看到了科技对农业的提质增效。回来后其立马与父亲商量,希望可以借鉴优秀做法。

“当时配备一套智能化的设备要花近20万,每年还要不少维护费,开始父亲不支持,觉得种田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在王运的坚持下,她引进了智慧农业,在400亩的示范基地里安装了小型气象站、虫情测报灯等科技设备,不仅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管理稻田,数据还实现了与农业农村部门联网,方便农技专家远程“支招”。

借力数字化,王运与其父亲所经营的粮食生产企业的农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产业面积从起先的1200亩发展到2200亩。“这些年我们购置了57台(套)农机,光机械投入就有560多万,这些都是父亲主动提出购买的。”

把新技术带进农村的王运,不仅让村里村民尝到了甜头,也把经验推广至当地越来越多农民之中——今年,建德成立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王运担任会长。“我是建德唯一一个全国‘双带’农村科技青年人才,我深知科技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所以当联合会成员遇到技术、政策上的问题时,我会帮他们对接专家答疑解惑,也通过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帮助带动各自背后更多的农民吃上‘科技饭’。”

放眼浙江,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农创客还有很多。湖州南浔的“渔博士”沈杰通过创新科技全面驱动传统渔业的数字化,他研发的鱼塘传感器系统为每亩鱼塘增收2000多元,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联接起10000多个鱼塘,为3000多养殖户提供物联网监控服务,并辐射至长三角地区水产养殖重点区域;大学里学农业的曾祥亮毕业后创办了庄稼医院,为庄稼诊断病情、开方抓药,每年服务农民达16500人次,帮助农民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320多万元。

通过以上故事不难看出,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正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藏粮于技”成为现实。

今年,浙江提出,将加快部署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重要产业基础和物质基础。于农创客而言,于浙江农民而言,机遇仍旧无限。

新业态让农村更具可能性

在浙江,农创客在帮助乡村转观念、兴技术的同时,也将新业态植入进各个村庄,让农村发展拥有了更多朝气与可能性。

“蚂蚁虽小,可力量不容小觑。”在丽水遂昌县高棠村,周功斌放弃了公务员的工作,卖掉婚房投资创业,在大山里组建了“蚂蚁探路”团队,把城里人的新爱好与山村里的好资源相结合,致力于推广当地越野自驾游路线,带动偏远山区百姓走上致富路。

四年多时间,其团队在当地打造了以“浙西川藏线”为总品牌,以“江南丙察察”“华东天路”等为子品牌的7条自驾越野线路。

截至目前,“浙西川藏线”已吸引658个车队前往,车辆超过27500辆,参与人数超过68700人次,还带动沿线农家乐、民宿、餐饮、农特产品等增收超过5740万元。

“我在大山里长大,是父老乡亲凑钱供我上学,所以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我希望用这种新业态,激发农村的更多可能性。”周功斌说,他计划将“蚂蚁探路”平台的用户扩大到200万,并赋能更多乡村,带动更多村庄发展。

看得见希望,望得见乡愁。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正有数以万计如周功斌一般的年轻人来到乡村,因地制宜、就地造景,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或深耕康养,或发展文旅。以休闲旅游业为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该省乡村从业人才达42.8万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乡村振兴的内涵亦在不断丰富。”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原农办副主任顾益康这样描绘乡村的勃勃生机——如今的乡村不应仅是农民美好生活的家园,还应是城市的养生乐园,可以搞生产、发展美丽经济,通过建设美丽乡村、运营美丽乡村,最后共享美丽乡村。

农创客给乡村带来的新气象,是浙江共同富裕图景的一角。该省明确,到2025年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公开表示,要围绕环境“美”、产业“旺”、活力“足”、风尚“好”、韵味“浓”、服务“优”、价值“高”、机制“畅”,绘就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将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市民旅游休闲的理想乐园、大众创业创新的希望热土、浙江共同富裕的展示窗口。

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为继续发挥好农创客作用,浙江提出,将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将农创客纳入人才分类目录,给予落户、住房保障等方面支持,推动设立农创客发展产业基金等;进一步加强培训指导,举办万名农创客大培训,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为农创客提供技术支持等;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支持各地加快建设农创园、农创客示范基地,每年举办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等,持续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注入人才活力。(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