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12月27日电(阚力)作为农业大省、种业大省的河南,种业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但同样面临种业科技问题。河南省农业科研机构或将以三招“破防”“卡脖子”。

在27日举行的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卫文星介绍当下种业科技存在诸多共性问题。

他举例,与全国一样,河南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多,但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优异基因挖掘滞后;种业科技重大科学问题、重大科学发现等理论研究偏弱。同时,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与品种选育“两张皮”的问题依然突出。

对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高水平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引育一流种业创新人才、实施一流创新课题研究三方面来“破防”上述问题。

在卫文星看来,建设一流水平的神农种业实验室,是河南省建设国家科技创新高地、打造种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部署,也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科技举措。

他表示,河南省农科院将立足现状锻长板,巩固发挥河南省在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领域优势,整合集聚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和种业企业的优势科技资源,统筹科研设施共享共用,优化力量布局,深化科企合作,打造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种业创新平台。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除上述举措,河南还规划建设中原农谷,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建设制种大县,推进十个种业产业园发展,培育种业企业。

高水准的创新平台,更需“智”的填充。河南省农科院面向国内外,制定实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培政策,通过全职在编、全职流动、柔性引进等方式,针对基因组学、基因编辑、表型精准鉴定、育种智能化等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短板学科,引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杰出人才和骨干人才,打造种业科技人才高地。

有了平台和人才,就可以实施一流创新课题研究。特别是,围绕“卡脖子”技术攻坚克难,在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推动育种水平跨越式发展。

卫文星称,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克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重大生产应用前景的重要性状控制基因;分子设计育种方面,构建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向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转变。

他进一步阐释,表型鉴定方面,构建高通量、规模化表型鉴定和基因分型平台,有效整合表型、基因型、环境与市场需求数据,构建种业大数据库;育种智能化方面,建立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实现智能、高效、定向培育新品种;品种选育方面,加强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挖掘、创新与利用,集成各项现代育种技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商业化育种体系,选育突破性新品种。(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