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2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杨浦区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随着时代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以传统工业为支柱的杨浦进入了转型期。让阳光照进终年遮蔽的窗口、让期盼告别“拎马桶”日子的民众住进敞亮的新家……这是政府部门数十年来努力的目标。然而,旧改与风貌保护如何平衡,进而实现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保护,延续历史文脉成为政府部门思考的话题。
记者28日走访中获悉,杨浦区二级以下旧里的总量曾占全上海约1/3,目前已全面完成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任务。旧改以后,杨浦区仍留有部分的里弄建筑。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牟娟当日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相关部门重点对里弄建筑的建造年代、建筑质量、特色构件、重点保护元素等建筑本体情况以及其所形成的街道界面、巷弄格局、风貌肌理和区域历史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和甄别分析。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结合里弄建筑所在地块的规划功能与用途,进一步确定各类里弄建筑具体的保护保留措施与活化利用方式,并且通过编制实施方案来确定各项规划指标。
据了解,杨浦区的里弄建筑较为集中在南部区域。牟娟以滨江南段为例解释,为统筹风貌保护与地区更新的关系,该区探索形成了多重保护和活化利用模式,并将通过保留修缮、更新改造、优化复建等方式,延续其里弄风貌肌理,体现不可复制的独特价值。
定海路街道位于杨浦区东南端,老旧小区很多,辖区内二级以下旧里占居民总户数的40.3%。在根据作家程乃姗创作小说《穷街》改编的电视剧中,“穷街”的原型就在定海路街道。定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颖当日对记者说,每一户老旧的房子里,都珍藏着祖孙几辈人的记忆。这里的居民既想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又舍不得老房子独有的、沉甸甸的乡愁。
怎样记录、珍藏并传播“乡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翻阅”宝贵的弄堂回忆?李颖告诉记者,在旧改过程中,街道和社区策划开展了“弄堂烟火情”系列活动,组织专人以口述史的方式收集发生在弄堂的老故事,收集各种老照片、老物件;通过座谈分享会,留下充满温情的美好回忆,记录“穷街”的变迁。他说,高校志愿者经过调研,完成了15万字口述史,记录了生活中的“烟火气”和记忆中的定海。“乡愁与记忆虽是无形的、深沉的,但又特别强烈。我们非常珍视这些在旧改拆迁中‘挖’到的‘宝贝’,将之陈列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国际时尚中心党群服务站和杨浦电厂党群服务站,成为‘定海之窗’。”李颖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旧改的同时,杨浦区正着力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杨浦区房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戴宏表示,“十四五”期间,该区将建设筹措近31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明年建设筹措7113套(间),努力构建覆盖更广泛、供应更精准的住房保障体系,为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