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2021年度交易今日收官。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自7月16日启动至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其中,挂牌协议交易累计成交量3,077.46万吨,累计成交额14.51亿元;大宗协议交易累计成交量14,801.48万吨,累计成交额62.10亿元。12月31日收盘价54.22元/吨,较首日开盘价上涨12.96%。超过半数重点排放单位积极参与了市场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根据生态环境部的通知,纳入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重点排放单位应当在12月31日前,向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清缴2019年至2020年度的碳排放配额。

随着履约期限临近,近两月以来,全国碳市场日趋活跃。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12月以来,全国碳市场已连续25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额超过1亿元,月成交总量超过1亿吨,超过前5个月的交易量总和,12月日均成交量超过600万吨。

对于今年全国碳市场交易量“前低后高”的特征,南华期货研究所分析师傅小燕表示,一方面,当前全国碳市场交易主体结构单一,上市初期只纳入电力行业作为碳交易主体;另一方面,交易主体主要以履约为目的,纳入的2000多家电力行业企业并非注册后马上进入市场交易,而是等到履约期临近才入场交易。

2022年,全国碳市场建设将持续完善,行业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表示,目前国内碳交易市场仍在起步阶段,未来将从多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包括扩大市场覆盖面,从单一行业扩大到其他重点排放行业;尽快推动纳入投资机构进入碳市场;加快推动企业提升碳管理的能力,建立碳管理的体系;加快国内碳市场产品的多元化创新;推动一级市场、分配市场更加市场化运行;积极探索碳交易市场和其他市场的一些联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从短期来看,应提升企业市场参与度,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从中期发展来看,将推动碳产品创新和碳衍生品交易;从长期来看,应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协同,加快非化石能源发电的蓬勃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