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都上海)陆雷: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逻辑是“顺势而为”
中新财经1月9日电 题: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逻辑是“顺势而为”——专访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雷
作者 高志苗
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上海将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发布一周年之际,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如何?上海的数字经济企业有何特点?近日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雷接受中新网专访,从城市数字化转型背后逻辑、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解读。
陆雷表示,从实践来看,企业创造了数字化服务的产品,运用市场的力量带动了数字化转型;企业把数字化转型的服务交付给了人民,人民运用企业给予的服务和产品,构建数字化生活的新生态;顺应时代和生产力发展的变化,上海出台了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构建了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生产关系,又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和数字生态的完善,形成逻辑上的“三角循环闭环”。
“所以说城市是主战场,企业是主力军,人民是主人翁,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逻辑是‘顺势而为’。”他说。
数字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有何贡献?陆雷认为,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整个社会经济交换的效率,数字经济企业本质上和金融企业是同一类,它能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其更好更快地转化。在现有基础核心技术能级不变的情况下,数字经济是提升整个社会经济交换效率和效果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上海是经济中心,经济中心的特点是在垂直纵深领域做深。在陆雷看来,横向平台经济级别的战略布局不是上海的强项,上海的优势在于垂直领域的纵深,上海的企业家最擅长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上海在数字经济时代正全面向纵深发展,有一种说法是‘数字经济是先做胖再做壮,先把自己练得块头很大,再慢慢把肥肉变成肌肉’。在传统的数字经济平台做大后,接下来的发展是要把每个领域做深,新的赛道里‘运动员’大量聚集在上海。”他说。
新的赛道里“运动员”为何在大量聚集?陆雷表示,优质的营商环境、坚实的市场基础、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消费者以及全国最高的城市合同履约率等是吸引企业聚集的原因。
具体而言,营商环境包括很多方面,优质的法治社会是营商环境最好的保障之一,上海的法治建设是领先的;上海结构性需求能力很强,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上海消费者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这都为数字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同时,上海城市合同履约率全国第一,在互联网经济里,诚信非常重要,在这样的背景和逻辑下,上海成为新一代数字新经济企业的集聚区。
目前,上海诞生了一批生活服务类数字经济的头部企业,如bilibili、小红书、得物等。陆雷指出,上海数字产业生态不是打造出来的,它是城市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为满足人民希望获得更多更美好的物质文化生活而逐渐形成的。
所有的城市数字化转型都要先经历信息化和系统化,信息化和系统化是数字化的基础。上海用三个《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信息化和系统化的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构建了目前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包括宽带、管线、云计算中心、基站等基础设施,上海具备了数字化的基本条件。
陆雷认为,数字基础设施搭建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物理底座,数字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是数据、算力和应用场景,要发展数字经济三方面缺一不可。日前上海成立的数据交易所,其最核心价值就是推动数据流动,产生和实现数据的真正价值。
未来,上海城市数字化建设会更注重“场景建设”。陆雷表示,“场景建设”就是去研究如何能更加适合人民的需求,如何使人民更加满意,让人民的体验更加顺畅。“党和政府携手企业,发掘人民需要的生活和服务场景,让它更细腻、更贴心、更人性化、更便利,进而不断完善这些供给,这是现在要去做的事情。数字化转型永远是手段,唯一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