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票兑付逾期、被疑财务造假、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第三季度由盈转亏,内忧外患使得被称为“猪茅”的牧原股份(002714.SZ),过去半年的日子不好过。

快速扩张为牧原股份带来了增长较快的生猪出栏量,但巨大的投入和去年以来低迷的猪价,一定程度上也给牧原股份带来了不少资金压力。

2021年以来,牧原股份的股价仿佛坐上了过山车。2021年2月,牧原股份曾站上92.53元的高点,7月又探底至39.01元。截至2022年1月12日收盘,牧原股份报57.3元/股。

31家子公司承兑商票逾期

2021年12月初,上海票据交易所披露的《截至2021年11月30日商票持续逾期名单》显示,牧原股份直接或间接控股的31家公司承兑的商票持续逾期。彼时,牧原股份在公告中的解释是,由于公司未及时收到部分持票人的有效提示付款申请,或持票人选择的清算方式不符合银行要求等原因。

之后没几天,中诚信国际发布评级公告,又将牧原股份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实际上,外界的疑虑不仅停留在商票逾期事件,还有公司债务持续上升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近两年,由于快速扩张,牧原股份投资规模大,债务持续上升。2021年三季报显示,交易性金融负债较上年度期末增加79.96%,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较上年度期末增加128.33%, 货币资金较上年度期末减少31.82%。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的总债务规模增至658.26亿元,其中短期债务为342.91亿元,同时货币资金为99.50亿元。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公司计划向控股股东牧原集团定增募资不超过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月12日,中国证监会对其定增申请予以受理,最终能否获得核准还未知。

三季度由盈转亏

资金压力的背后,是牧原股份近年来的高速扩张。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已在全国成立230家养殖子公司,11家种猪育种子公司,20家屠宰子公司。生猪出栏量的增长率方面,2019年、2020年牧原股份的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025万头、1811万头;2021年11月,公司已实现生猪出栏3500万头,公司预计2022年底屠宰产能将达到3700万头。

对此,中国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指出,养猪行业不像工业产品生产,只要提前把厂房、设备、机器、原料全部买回来就可以生产,后续无非就是通过提高生产时间和原材料的供应量来提高产量,而养猪产业是需要随着产量的提高,占地面积、饲料、生物处理、防疫等成本都会不断增长。

在2021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的盈利还是可以支撑成本的持续增长,2021年上半年,公司斩获归母净利润95亿元,但到了2021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也开始由盈转亏,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8.22亿元。

这与2021年以来的猪周期下行影响有关。猪易通数据显示,自2021年一月以来,生猪的全国均价在持续下跌。二季度猪价低于一季度,三季度猪价又比二季度更低。进入第四季度后,猪价稍稍抬头,但也一直维持在20元以下。

那么,包括牧原股份在内的猪企都在等待的下一轮猪周期上行,何时会来临?

业内有观点认为,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在2021年6月份达到了顶峰,大概比正常水平高出了将近10%,而且供应量的增速会一直持续到2022年四五月份,2022年四五月份又恰恰又是消费淡季。所以,2022年四五月份的猪价可能会比2021年10月份还低,此后才会进入新一轮猪周期的上行。

开源证券则在一份研报中指出:“我们认为猪价预计在2022年1月再次下行落至行业成本线以下,行业将由此再次陷入亏损,劣势产能将在该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去化加速迹象。2022年6-7月,预计行业产能将较2021年5-6月的高位累计去化幅度达到15%以上,支撑新一轮猪周期价格反转的出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