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池州1月30日电 (记者 张强)冬季是升金湖最“热闹”的时节,每年会有数以万计的候鸟在这里越冬。远眺,“贵客”们或翱翔天际、或低头觅食、或水中漫步,与周围村庄、山峦、树木,构成一幅“人鸟和谐”的生态画卷。

升金湖位于安徽池州、皖江南岸,处在全球候鸟主要迁徙通道之一的东亚——澳大利亚水鸟迁徙通道上,因湖中日产鱼货价值“升金”而得名。2015年,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编《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升金湖与长江贯通,水产、水禽等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每年10月下旬到第二年的4月上旬,随着长江进入枯水期,湖水消退形成草甸、沼泽和浅水区,这与候鸟迁徙时间吻合,给候鸟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

据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保护与利用科科长宋昀微介绍,每年在升金湖越冬鸟类有190多种,其中属于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上的近40种。“世界现有15种鹤,中国有9种,升金湖就有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和灰鹤等4种,因此升金湖亦有‘中国鹤湖’之称。”

宋昀微说,升金湖鹤类中,白头鹤数量超300只,占中国白头鹤总数逾两成,是世界种群数量最大的白头鹤天然越冬地。同时,在这里越冬的东方白鹳总数约250只,约占世界总数的八分之一。

时至农历年底,升金湖迎来候鸟迁徙高峰期,来这里观鸟的游客也多了起来。升金湖候鸟“保姆团”的工作量也大了许多。

东至县大渡口镇林业站站长汪欢喜从事保护候鸟工作已有三十多年,他利用业余时间拍摄候鸟,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拍鸟“达人”。“以前人还没走近,鸟就会警觉地飞走了,现在鸟儿们有时还会绕在人边上飞。现在游客也都很自觉,大部分都在车上远远观鸟,以防惊扰它们。”

汪欢喜说,过去周围村民为了生计,围湖造田种庄稼、在湖里捕鱼养鱼,不仅出现“人鸟争食”的状况,升金湖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如今,升金湖环境问题得到很大改善,老百姓的意识也提高了,庄稼吃了就补种,没有再出现人赶鸟的情景。“候鸟数量每年都在增加,种类也越来越多,今年已经突破10万只。”

近年来,池州市开展升金湖湖区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统筹协调水资源平衡,摸索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开展以鹤类、雁类为主要对象的监测科研活动。目前,升金湖保护区核心区做到了无船、无网、无人,水质有了提升。

同时,池州市东至县开始实施“人退鸟进”政策,实行退耕还湿、退渔还湖、退岸还林。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在升金湖功能区内生态复绿2000亩,沿湖乡镇完成植树造林1.5万亩,美丽湿地景观重现。

此外,东至县将约3.5万亩圩口流转给池州市升金湖生态保护发展有限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用做候鸟觅食地。

池州市升金湖生态保护发展有限公司管护部部长张忠建介绍,该公司从村民手中流转湖边田地,2021年在适宜区域种植茭白、莲藕、芡实等绿色水生植物近2万亩。“一方面美化、净化环境,另一方面供每年来过冬的候鸟们享用。目前只种不收,不考虑经济效益。”

张忠建是在湖面的捕鱼船上出生的,家里世代以捕鱼为生,当地实行退渔还湖政策后,他被分配到池州市升金湖生态保护发展有限公司上班。

对于从“捕鱼队长”变成“候鸟保姆”,张忠建坦言,原先在湖里捕鱼,住在湖中间的水泥船上,不仅辛苦还很危险,孩子就学、老人就医、出行等都是问题;随着过度捕捞,鱼资源也越来越少。“我们退得很安心。政府给予住房安置政策,在公司上班,保障性好,生活稳定。”

接受记者采访完后,张忠建和同事们又投入巡湖工作中。(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