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扬州2月26日电 (记者 崔佳明)26日,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智改数转”推进大会,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在大会上表示,“我们要把握大势、乘势而上,在科技创新上更加主动,在数字经济发展上抢抓机遇,以科技引领产业升级,用数字变革传统制造模式,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数字化正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已经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核心力量。应邀前来参会的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和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戚玉松在大会上谈了他们的看法。赵建国说,从城市发展的维度看,主动适应世界科技发展趋势,认真谋划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前瞻布局未来科技产业,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戚玉松则认为,当下,对于制造业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由此可见,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已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我们要放眼大局,把聚力科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智改数转’作为关系全局的战略之举。我们要把握趋势,把聚力科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智改数转’作为赢得未来的根本之策。我们要立足扬州,把聚力科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智改数转’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一招。”张宝娟认为,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发展,最核心的动力在于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增量是以数字技术为重点的科技变革。
“我们要抓好科技创新,抓好产业科创名城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面广量大、铺天盖地、顶天立地的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企业。”扬州市市长王进健在大会上称,加快创新主体的引进和培育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扬州聚焦聚力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全市科创水平持续提升,先后引进沈飞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工程中心、中航研究生院等一批高水平科创平台,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2021年)跻身全国前30名;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超过9%,连续6届入围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当日大会上,扬州正式下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业科创名城科技支撑的政策措施》(简称“科技创新10条”)和《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简称“智改数转”实施意见)两个红头文件,“科技创新10条”从企业、平台、揭榜挂帅项目、载体、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国际合作、高新区、科技金融和创新生态1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其中,扬州对标先进地区,设立100亿元规模的市级科创基金、市财政给予重大科创平台最高1亿元建设运营费用支持、对离岸孵化器给予租金补贴等政策;“智改数转”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十大行动”,分级分类推动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培育数字生态体系,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扬州设立市级“智改数转”专项资金,每年确保市级“智改数转”专项资金不少于1亿元,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建设、智能装备研制推广、咨询诊断服务、标杆示范创建、领军服务商培育、园区数字化转型7个方面。
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锴竑在解读文件时称,“科技创新10条”对标先进地区、汇集适用政策、聚焦重点攻坚、注重协同联动,具有较强的集成性、针对性、可及性和操作性,可以说是以往扬州出台科技创新政策的“升级版”。“智改数转”实施意见聚焦突破规上工业企业发展瓶颈,致力破解企业“不敢、不愿、不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难题,突出全方位保障,用足用好“政策计算器”和考评督查机制,推动各项措施精准落地、高效发力。
在今天的大会上,扬州公布了在科技创新和智改数转方面的目标:在科技创新方面,今年要实现全市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到“十四五”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30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比重达3.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以上。在智改数转方面,对照省里的“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全市要实施千项“智改数转”项目,覆盖千家规上工业企业;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2024年力争创成国家级智能制造先行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