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3月10日发出署名文章称,应让减费让利成为纾困实体经济的发力重点。

刘向东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今年以来,外部风险更加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当务之急仍需把扩大有效需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着力遏制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破除无效供给,培育创新动能,降低运营成本,促进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为支撑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制造企业和中小微商户等实体企业仍面临重重困难

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和商户等实体经济遭受的冲击尤为严重。

首先,消费需求恢复迟缓造成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商户难以正常获客经营。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遇到客流量减少、人力成本高、物流采购受阻、资金周转困难、线上获客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许多中小微商户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现金流多数维持不超过6个月,已有不少商户选择被迫歇业关停。

其次,供给成本高企增加了广大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全球通胀高企形势下,很多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用料用工用能及环保减碳成本大幅增加,随着上游成本逐步向中下游转嫁,物流企业、实体零售企业也面临用工用能等成本的快速攀升。部分企业已难以承受成本高企之痛而被迫停工歇业。

再次,经济复苏预期转弱加大制造企业和中小微商户等实体经济走出困境的难度。2021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回落增加了市场悲观预期,疫情局部频发给经济恢复带来干扰,处于经营恢复中的中小微企业遭受再度打击,再加上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充满不确定性,制造企业和中小微商户等实体经济的复苏势头减弱。

此外,当前形势下融资难融资贵、低端产能过剩和招工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切实减费让利行动为实体企业减负纾困

为应对疫情冲击下实体经济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我国已陆续出台减税降费让利等政策举措。目前,针对制造业和中小微商户的各项减费让利举措已取得积极成效,有效帮扶他们留存发展希望,有信心继续坚持“熬下去”,助力渡过难关、焕发生机。

首先,政府减税降费力度只增不减,切实做到“放水养鱼”。2021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5.5%左右的增速目标,政府仍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特别是针对中小微商户等实体企业,要提出更具倾斜性的扶持政策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减税与退税并举,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预计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等。这些举措将为广大中小商户和制造企业提供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税费减免政策支持。

其次,金融机构减息让利提质,力争精准到位。2021年,我国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将近30%,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长41.4%,近四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超过了25%,贷款利率累计下降超过了2个百分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仍要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再次,数字化平台积极助力实体纾困转型,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大型互联网企业主动发挥技术、资金和渠道优势,纷纷制定相应纾困计划,帮扶更多中小微商户数字化转型,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获客机会和提升经营成效。

此外,大型龙头企业让利带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有不少大型企业利用自身抗风险能力强的综合优势,积极采取订单驱动、技术赋能、减损让利等实际行动,帮助中小微企业和商户抗击疫情等外部冲击,支持更多中小微企业实现提质增效和专精特新发展。

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仍需加大减费让利力度

纾困和壮大实体经济不只是政府、金融机构及数字平台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谋划、集体行动,攻克时艰。面对受困难严重的制造企业和中小微商户,亟需增强全社会对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行动自觉性,加快形成对中小微企业呵护关爱的社会共识,促成共情行动,推动制造企业、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及早走出困境。

首先,各方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减费让利政策的支持力度。新的形势下,政府、金融机构、实体企业、数字化平台等各方面亟需发挥各自优势和才能,完善各项减负纾困和帮扶政策措施,重点向受疫情影响较重、吸纳就业容量较大的行业企业提供帮助,有重点地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抱团取暖,互助互利,使其能挺得住、有奔头。

其次,深化改革创新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为顶住下行压力和共克时艰,各级政府、金融部门、行业企业之间及上下游成员企业需要通力协作,主动作为,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畅通生产到消费的经济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小微商户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各类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升经营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再次,各尽所能推动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各方面支持实体企业开展合规经营的同时,引导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推动共同做大“蛋糕”,有效分配好“蛋糕”,不搞“赢者通吃”,不挤压式渔利,让各部门行业企业各得其所,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赢得良好的战略机遇期,帮助更多企业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实现平稳健康良性发展。(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