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4日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获悉,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近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印发《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22年版)》。这是《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自2015年、2018年两次修订后的第三次修订完善,也是北京治理“大城市病”、促进减量提质、推动集约高效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

“《目录》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为了‘瘦身健体’,推动首都实现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录》旨在从源头上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与疏解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性制造和污染企业等存量调整措施紧密结合,共同助力北京转型发展,不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目录》严守新增产业和功能底线,与《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政策文件一道打出“组合拳”,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形成北京市指导产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框架。

据介绍,《目录》实施七年多来,对于北京治理“大城市病”、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减量提质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录》实施以来,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近2.4万件。从严调控的采矿、制造、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下降,占比从2013年的25.3%下降至2020年的21%,助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严守功能底线的同时,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开了更大空间。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占比从2013年的40%上升至2021年的62%;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比由2013年的21.6%上升至2021年的27%,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增添了新动力。同时,区域差异化定位更为明晰。新设市场主体逐步在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聚集,各区产业投资与功能定位更趋匹配,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从修订内容看,《目录》锚定“双碳”目标,强化生态环保,以助力北京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导新增产业和功能发展更加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明确北京市全市层面由原禁止新增燃煤火力发电、燃气热电联产调整为禁止新增火力发电、热电联产(保障城市应急备用、调峰和基本运行除外)。

同时,《目录》还关注民生便利,对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予以支持,为适应传统商圈改造、新业态发展和便民服务需求,对核心区、城四区、城市副中心餐饮业措施进行调整。为方便市民收寄快递,《目录》进一步细化快递服务业措施,对智能快件箱和快递服务站运营企业予以支持。(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