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财经3月16日电 (石睿)“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这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第七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我们过去经常说中小微企业始终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我看来,金融机构需要市场化的风险定价,因此,支持中小微企业生产发展,相比‘融资贵’,更值得关注的是‘融资难’,改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是必需的。”
中新财经联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推出“两会经济观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接受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专访时如是分析了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所改善
新冠疫情之后,我国通过信贷政策精准施策支持中小微企业。2020年、2021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分别增长超过50%、40%,连续三年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黄益平认为,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应该说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2017年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是60.4%,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是51.6%;随着改善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融资政策的落实,2021年底,国企平均负债率57.1%,民企平均负债率57.6%,经过这四年时间,民企杠杆率已经反超国企。
“企业杠杆率高有两面性,正向的是中小微企业想借钱能借到钱了,但是,目前中小微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相对较高,将来企业现金流压力可能会变大。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还会持续多久?是否需要提前安排政策退出机制?这些值得进一步考虑。”他这样建议。
直接融资可以更好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
除了信贷支持,黄益平提出,直接投资可以更好的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创新不会百分百成功,企业做好了,可以跟投资机构一起分钱;企业失败了,与投资机构风险共担,不会有过大的现金流压力。”
他介绍,深圳市政府发起的深圳天使母基金是一种可以借鉴的直接投资模式——政府牵头成立,吸引世界头部天使基金与其合作出资进行投资,如果项目成功,合作方只需归还政府本金,盈利部分归合作方所有,但是要求接受投资的创新型企业必须在深圳注册。
“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模式,第一,政府分担了风险,对机构投资者有一定激励;第二,由专业天使基金进行投资,可以选择优质项目,帮助其成长,相当于是把政府的功能和市场的功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模式值得我们关注。”
数字金融可对中小微企业融资发挥更大作用
黄益平认为,过去十几年来,大家一直批评金融对于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减弱,根本的原因可能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去的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但是金融改革却跟不上,过去擅长的大规模发放贷款、粗放式扩张需要转变和创新。
“我国金融有很多创新的潜力,最简单的就是三条:资本市场、商业银行模式、数字技术。其中,数字金融的工具是我们现在的独特优势,过去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获客难、风控难,现在大数据金融应该说走出来一条有意思的路子。”他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都追着我们开会,就是觉得大数据线上放贷款这种模式有意思,尤其是在全球范围的新冠疫情导致了大面积封禁或隔离,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做的很好。” 黄益平同时强调,但是现在这个领域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也需要加强监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