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2日讯(记者 成琪) 2020年1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试行)》,要求文博单位向社会公告公示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的基本信息。时隔一年情况如何?中国经济网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截至到2021年底,全国已有25万余处文博单位竖立安全责任人公告公示牌,公开文物安全基本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4月11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2021年度全国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督工作情况,2021年全国开展文物执法巡查351390次,发现文物违法行为340起,立案查处187起,责令改正153起。全国开展文物安全检查529129次,发现安全隐患80100项,查处文物安全案件和事故97起。其中,国家文物局直接督办文物违法案件128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对文物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的督察督办,地方党委政府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意识得到提升,一些地方加强了文物保护力量,加大了文物保护和安全管理投入,文物安全防范基础得到夯实。目前全国有26个省份将文物安全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得到强化。

针对文物法人违法案件的特殊性,近几年,国家文物局持续开展文物执法遥感监测。自2017年以来,遥感监测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的3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文物局直接督办违法案件535起,一批涉及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

“我们结合遥感监测和现场踏勘情况,比对和分析‘两线范围’内地物变化,查找违法违规建设特别是法人违法问题。这种‘天上看、地上查’的工作模式,较好解决了一些地方不主动上报文物违法案件、日常监管和文物执法工作薄弱、甚至‘隐瞒不报、毫不知情’等问题,初步实现了执法监督的关口前移。”宋新潮说。

据悉,2021年度,国家文物局重点对河北邯郸、广西桂林、海南海口、陕西榆林、青海海东等5市7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遥感监测,发现158处违法违规线索,正督促有关地方积极整改。此外,各地文物部门也积极推广该执法手段,河北、上海等一些省份对重点文物开展卫星遥感执法监测;江苏、浙江、山东利用“互联网+监管”实施文物违法信息监控;山西、内蒙古、辽宁、浙江、河南、陕西等地探索利用无人机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其中内蒙古103个旗县实现了无人机巡查全覆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