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州4月25日电 (记者 许青青)中国人自古就有戴玉、玩玉、藏玉的习惯,近年来,网购、直播带货销售模式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直播间”购买翡翠。为提醒消费者防范消费陷阱,规避消费风险,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联合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特别发出网购翡翠玉石消费警示。
普通消费者应谨慎理性购买毛胚翡翠
据了解,有些翡翠电商直播间销售“手镯板料”,通过在板料上圈出手镯形状并标号进行售卖,消费者购买后由商家进行加工为成品。这类未经过切割加工的玉石毛料不能完全从表面上看透翡翠的成品效果、是否含有瑕疵,而且在切割加工过程中是否会浮现裂痕,裂痕多少、走向只能凭经验大概估量,不能绝对准确判断。因此,购买毛胚手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带有“赌运气”的性质,普通消费者如果不掌握专业知识,仅仅根据主播片面说辞就冲动购买,可能出现实际成品与预想不符的情形,从而造成损失或引发消费纠纷,建议消费者谨慎理性购买。
“低价处理”还是“化学处理”?警惕商家文字游戏
翡翠“A货”俗称“天然翡翠”,仅经过物理加工打磨,品质和价值上均比经过化学处理的“B货”“C货”高出很多。而某些直播间通常会标注“工厂处理翡翠”“缅甸处理翡翠”“处理翡翠毛料”等宣传语,有的商家则只在一长串文字中写上“处理”二字,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往往会以为商家是低价“处理”搞促销活动,实际上却可能是商家在玩文字游戏,销售经过化学“处理”的翡翠,消费者购买后如发现问题要求退货,商家则辩称交易前已经注明是经过“处理”的,并且属于加工定制,不予退换。消费者应警惕商家玩类似文字游戏,认准“翡翠A货”购买,要求商家出具权威质检机构的检测证书。
灯光下瑕疵色泽难辨,勿被“美颜”蒙蔽双眼
俗语说:月下美人灯下玉。珠宝首饰特别是翡翠,一般在射灯灯光的衬托下会显得更加温润、颜色更加漂亮。而一些直播间都是在室内通过全方位的灯光照射,并且都是带滤镜效果,美化翡翠色泽、掩盖瑕疵,让消费者容易心动。而实际销售的货品往往与直播展示效果存在色差、尺寸差异、瑕疵差异等,让消费者觉得货不对板。实际上,饰品在自然光下最能体现真实的一面,消费者在观看直播时,切勿被“美颜”蒙蔽双眼而仓促购买,应尽量要求主播在自然光下多角度转换商品,仔细看清楚饰品各部分特征,可截图或拍照保存,有条件的可线下看货,防止货不对板或遭换货、损坏等情况发生。
直播推销套路多,提防夸大、虚假宣传
有些不良主播在直播时为诱导消费,往往会编造谎言、使用话术套路等方式,骗取消费者信任,如谎称自己是工厂老板、谎称直播场地在缅甸交易市场、利用“水军”在直播间当托、主播与供货的老板现场进行砍价表演、滥用专业术语妄图以次充好等,用各种套路吸引消费者下单购买。消费者要保持理性,时刻以商品品质和性价比作为是否购买的依据,购买时要细读商品详情介绍,详细了解商品特性,耐心询问商品的各项细节问题,例如售前质量保证、物流保价服务保障、售后保障退货换货的条件及范围等,不轻信各种销售套路,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此外,个别翡翠直播间还存在主播或客服引导消费者到平台外私下交易、出具假冒鉴定报告、泄漏个人信息等问题。消费者若要选择网购翡翠,要选择正规、知名、信誉好、售后服务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担保交易,不与主播私下交易,拒绝直接汇款至个人账户的要求。同时,要有取证维权意识,及时保存好主播推荐的首饰图片、视频、活动页面,购买后主动索取并保留好发票及相关票证,一旦遇到消费纠纷,可先与商家、平台协商处理,如协商不成,可到相关的行业协会或权威机构进行专业鉴定并出具评估报告,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
翡翠分类小知识
参考国家标准GB/T16553-2017珠宝玉石鉴定的有关内容,翡翠“A货”俗称“天然翡翠”,属于“硬玉”,是指翡翠经过传统工艺切割、雕刻等物理方法加工处理,不改变其内部结构、颜色和硬度,只改变其形态和外观,使其结构致密、细腻,硬度较高,颜色自然,质地润泽,通常会越带越润。
翡翠“B货”俗称“漂白、充填翡翠”,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常用强酸浸泡方法)、高温处理后,除去其内部的杂质,再注入透明的胶体填补裂隙,使其变得更加晶莹通透。“B货”其天然结构已被破坏,结构松散,耐久性差,价值较低,光泽较暗淡,长时间存放容易发黄,但透明度很好、水头极佳。
翡翠“C货”又名“染色翡翠”,指经过人工染色的翡翠。通常“C货”除了染色处理还会进行漂白、充填俗称“B+C货”翡翠。
经化学处理的翡翠(“B货”“C货”“B+C货”),长时间和人的皮肤接触,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如引起皮肤过敏等症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