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胶州湾畔的青岛市城阳上马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一派忙碌景象:烈日酷暑下,基地工作人员弯腰插秧、有用插秧机沿直线进行插秧作业……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上马基地种植负责人王亚菲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到6月底,5000亩秧苗将全部移栽完成,主要种植品种为去年产量较高的YC2009和YC2003两个品种,去年测产分别达到了亩产739.7公斤、542.5公斤……
王亚菲表示,这得益于科技成果评价“青岛模式”,青岛海水稻研究开发中心自主研发的“盐碱地四维改良技术”经科技成果评价,客户认可度很高,促进其在全球应用推广。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为青岛市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来了新机遇。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吕鹏表示,青岛市切实用好科技成果评价这个指挥棒,探索科技成果评价的路子和方法,形成了科技成果评价“青岛模式”,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做法,“出政策、建体系、搭平台、促改革”
截至目前,青岛科技大学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核心技术转化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7个,注册创新型“学科性公司”近80家,孵化科技企业300余家,所孵化企业近3年销售收入近1100亿元。
这是青岛市“四位一体”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模式带来的成果。吕鹏介绍,自科技部2009年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以来,青岛市探索完成由政府主导的科技成果鉴定向第三方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价的转变。将科技成果评价列入重点专项,由科技计划专项经费连续3年滚动支持,每年支持180万元,保障了该项工作的长期建设和稳定发展。
“出政策、建体系、搭平台、促改革”是青岛市“四位一体”推进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创新做法。吕鹏说,制定出台评价机构管理办法、考核办法,以及评价专家备案管理、诚信制度等多层次政策文件,营造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良好发展环境。依托青岛技术交易市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成果服务功能板块,把科技成果评价与市场紧密结合,探索多元化的市场评价新模式。由政府组织成果鉴定为主转变为自主选择评价机构,收费评价模式转变为社会化服务方式,由单一评价机构试点转变为市场主导、行业引导、多家评价机构试点。
规范标准,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统计显示,青岛市科技局牵头编制《科技成果标准评价理论与实务》作为培训用书,在全国20多个省市提供专业培训60余次,培训人数达万余人。
作为承担国家两期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改革的单位,青岛市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针对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实施分类评价,引导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提供个性化评价服务;围绕产业发展,建立了医药健康、海水养殖、高分子材料和农业等10项分领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政府、行业、评价机构和科技评估师”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出版《科技成果标准评价理论与实务》评价教材,发布国内首个《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规范》团体标准,规范引导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展,对于推动全国各地以转化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切实发挥好科技成果评价指挥棒作用,青岛市突出标准规范,引导评价机构专业化服务,发布国内首个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地方标准《科技成果标准化评价规范》;2019年,青岛市联合13个省市发布《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规范》等4项团体标准,有效引导评价工作科学开展和规范管理。
据统计,青岛市已培育社会化评价机构30家,培养科技评估师294名,形成了青岛市科技成果评价专业服务团队的中坚力量。近5年,全市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评价项目2422项,在全国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城市中居于前列。
强化应用,促进企业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委托评价时速350公里长编中国标准动车组等66项成果,并通过评价优化研究方案,提升了项目及科研人员管理水平,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影响力。
在青岛,成果评价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实现科技成果管理、科研管理、技术交易、企业创新服务,推动行业发展等多层次多维度应用,为海尔、海信等企业提供评价服务200余项。
3年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为推动“甘油葡糖苷”项目进行成果转化,通过第三方评价机构调查分析与评定估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其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价值评估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获得资本的认可,也为研究所知识产权对外投资提供决策依据,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