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一粒药,是一个个患者获得救治的良方,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

一粒药,背后是庞大的医药工业。作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医药工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关系国计民生。今年1月,九部委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如何紧盯新靶点、新机制药物开展研发布局,推出更多高质量原创新药,是“十四五”期间医药企业的重要课题。近日,荣昌生物CEO兼首席科学官房健民在做客人民网《对话企业家》栏目时,就医药生产企业如何开辟健康产业“蓝海”、实现创新药突破发展分享了他的体会。

“医药行业要在满足临床需求上下功夫,哪怕是在细分领域解决一个临床问题,提供一个新角度、新方法,能让一部分人的健康得到改善,这都是有价值的。”对于投身创新药的研发,房健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众所周知,创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领域,行业内更有3个“10”的说法,即10年研发周期、投资10个亿、仅10%的成功率。相对于创新药,仿制药研发成本低、尚存在不小的市场空间,很多企业选择做低成本的普药,研发创新意愿不强。

尽管如此,房健民却早在20年前认准了创新药的研发。在他看来,随着中国经济日新月异,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大。“基于庞大的临床需求量,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满足这些需求,创新药大有可为。”

房健民举例,在中国,罕见病并不罕见。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即使某一种罕见病患者的占比低,但总人数并不少。

“没有一种药或者一家公司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所以生物医药领域从不缺乏机会。”房健民强调。

与此同时,他坦言,创新药从研发到临床,再到审批上市,往往前期投入大、盈利周期长,能否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往往较大程度影响企业发展和患者受益程度。

万事开头难,新药上市第一步如何布局?在房健民看来,在国内,是争取进入国家医保实现放量;在国外,寻找战略伙伴“借船出海”则是上策。

船怎么借?房健民透露了成功“秘籍”。“合作基于信任,尽最大可能与合作伙伴公开、透明地交流,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临床数据,增强其对药物的信心,才有可能让合作更顺畅。”他说。

伴随着生物创新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加快了海外市场布局的脚步,开始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成为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能自主研发生物创新药的发展中国家。

“创新药成功‘出海’,不仅能获得更大的市场,还意味着中国新药研发水平得到国际认可。”在经历了维迪西妥单抗成功“出海”之后,房健民深切地体会到,中国制药行业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创新让中国新药在世界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新药政策的推出、海内外资本的涌入、医疗人才的培养,中国创新药研发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尤其是2015年以来,政策密集出台,推动国产创新药迅猛发展并与国际接轨。

“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硬件设备提档升级,监管机制逐步完善,加上资本市场日渐成熟,中国医药产业走向国际化具备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房健民强调。

眼下,创新药的研发之路才刚刚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未来,房健民说,希望能为社会贡献更多新药、好药,造福更多患者。

对话企业家·民营企业家谈信心系列:

雷士照明林良琦:构建开放融合产业生态 突破照明企业价值重围

360集团周鸿祎:上科技高山下数字蓝海 民营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

居然之家汪林朋:数智赋能 家居行业迎变革转型新机遇

德力西胡成中:政策护航增添企业信心 “双碳”目标让电气发展大有可为

迈瑞医疗李西廷:企业发展要敢于投入研发 制造业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