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继辽宁热河生物群、云南澄江生物群之后,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十几年野外发掘,在重庆、贵州石阡又发现一批世界级特异埋藏化石库。

在这些距今约4.4亿年的地层中,完整保存了大量志留纪早期有颌鱼类的化石,填补了全球该时段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将完整有颌类的化石记录前推了1100万年,也首次为有颌类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了确切证据。

今天(9月28日)深夜,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刊发来自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团队的四篇论文,集中报道了这一重要发现。

补上分子钟与化石记录的1500万年断档

敲开4.4亿年前的古老岩层,那些身长几厘米、十几厘米,“顶盔贯甲”怪模怪样的小鱼,竟是地球上现在所有有颌类脊椎动物的祖先。

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上颌与下巴),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根据分子钟的推断,有颌类的起源时间应该开始于4.5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而此前有较完善有颌类化石记录的仅到4.25亿年的志留纪晚期。

“这中间有至少绵延3000万年、横跨整个志留纪的巨大断档。”朱敏介绍,2008年之前,他就带领团队奔波于我国华南200多个志留纪地层区域进行考察,“当我们在重庆秀山发现这些化石时完全惊呆了!没想到4亿多年前的古老有颌鱼类,竟然能保存如此完整。之前全球志留纪地层仅发现一些零散有颌鱼类的化石碎片,很难准确确认物种”。

回溯约4.36亿年前的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重庆地区还是一片古海洋,地处华南板块边缘。这里地震频发,洪水经常注入河口,由此带来的大量泥沙迅速掩埋了身躯细小、只能在水底附近活动的鱼类,把它们“封存”为头尾俱全的化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