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没睡好?”“看剧根本停不下来......”

就像“天气”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聊天开场白。那么在中国人的语境里,“睡眠”话题就像是打开话匣子的万能钥匙。


(资料图)

这一点尤其适用于碰上同事的电梯间,对方睡眼惺忪、顶着黑眼圈,要是手中还端着一杯咖啡,那定是昨晚又没睡好的同盟军无疑了。他们彼此间心照不宣,一到午休时间,最重要的可能不是“该吃什么”,而是——“到点了,补个觉先。”

到点了,补个觉先。/《我,到点下班》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国际睡眠日,有多少人会在今夜继续失眠?又在第二天醒来后疲惫依旧?这并非人们对于节日的特殊“庆祝”仪式,而是反复出现的生活常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显示:被调查者中有57.41%在近一个月有1~7天失眠,2.96%的被调查者大部分时间失眠。

日复一日,由此进入了睡眠困境的莫比乌斯环——睡不着、睡不好、睡不够,无限循环。

一生缺觉的中国人:想睡,好难

正如沃尔特·惠特曼在长诗《睡觉的人们》写道:“徘徊又迷糊,神志恍惚,理不出头绪,自相矛盾。”

永远缺觉的中国人。/视觉中国

豆瓣小组“睡吧–和失眠说再见”中,就有7万多成员正因睡眠“理不出头绪”。他们之中,会有人反复退组又进组,真实地上演着“徘徊又矛盾”的心理活动;也有人干脆常驻小组,成为了求助帖下方给予建议的志愿者。

“失眠”是小组讨论的永恒主题。这些帖子的内容关于求助,也关于记录。而最具热度的,是那些最终走出失眠的故事分享。

难以入睡的年轻人,聚集在“睡吧”小组。/图虫创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