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高等院校,上海电力大学已经抢先一步,围绕国家战略开始了能源领域科研工作的布局,在体制和机制上积极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符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目前学校在海上风电的接入与运维技术、综合智慧能源规划、新能源+微电网建设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通过技术攻关形成大型海上风电场建设高端示范及产业培育、智能配电网规划运行与规模化应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构建关键技术、电厂脱硫废水短流程零排放工艺技术、分布式能源微网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电力市场规范化建设等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示范推广技术,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承担的与国家行业重大问题与难题相关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连续3年超过1亿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迈向高端 参与国家重大专项
身处上海,辐射长三角,全面服务全国,上海电力大学正在走向国家能源的前沿战场。
上海电力大学牵头建设的“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国家级(教育部)科研平台的突破。“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学校还参与组建了上海市智慧能源技术研发与转化功能性平台(上海科创中心16个功能型平台之一)。
上海电力大学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校园整体建设新能源+智能微电网的高校。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新校区是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所列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中28个示范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国内仅有的大学校园示范项目。在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上海电力大学校园将成为国内首个“率先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大学校园。以此为蓝本,对标国家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学校牵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综合能源整体规划,全面参与新片区综合能源发展,先后完成新片区综合能源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协助发布新片区综合能源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该项目以服务临港能级提升为基本,着力打造国内首个多规合一能源整体规划,推动低碳园区、城市重要区域整体低碳发展建设的积极探索。
学校的科研工作也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2019年,上海电力大学符杨教授领衔的“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学校牵头的2项科研成果荣获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取得重要突破。上海电力大学牵头申报的“分布式综合能源微网群能量交互随机博弈与优化运行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支持;“面向智能工厂的以太网技术验证及示范”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
服务全国,未来要解决更多难题
目前,上海电力大学在火电(气电)、风电,以及光伏发电的前端领域都有很好的产业布局。在配电用电领域的科研助推上也表现不俗,已经为长三角大量用户提供了综合能源规划与建设服务。
能源战略的改变,会促使大量的难题出现。符杨告诉记者,未来火力发电比例会不断下降,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比例会大幅度上升,未来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会发生变化,电力的价格测算可能会实时发生变化,这就需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功能的帮助,最后的结果是消耗资源最少,公众和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2020年国家电网开始推行“千校万楼”计划,以此在国内大学推广综合能源利用项目。作为能源综合利用的“先头部队”,上海电力大学正在为未来如何引领能源的综合利用排兵布局。符杨介绍说,目前上海电力大学正在以电气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为切入点,开办新专业,如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能源服务工程专业等,希望利用综合智慧能源平台实现多能互补,以新形式的接入实现大体系科技平台建设层级化和科学化。
后续的重大科研合作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动中。符杨透露,目前学校正在与落地临港重装备园区的特斯拉等跨国企业全面开展科研合作;与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共同策划世界新能源论坛,开展校际国际联合实验;自动化工程学院正在推进与法国图卢兹保罗萨巴捷大学、图卢兹综合理工学院的校际联合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