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哇……”“我不要打针!”“我不想在这里!我想回家!”……医院儿科,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孩子的哭声总是此起彼伏,其间还夹杂着家长的安慰声与争吵声。孩子看见注射针头就哭,家长看见孩子哭就焦心,医生护士既心疼又无奈。

这种情况或许很快就会有所改观。8月17日,经国家药监局批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儿童专用无针注射器正式获批上市,将用于生长激素治疗领域,实现了我国儿童无针注射领域“零”的突破。

“恐针”问题影响矮小症治疗效果

医学界将“个体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别、同年龄正常人群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定义为矮小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巩纯秀介绍,国内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全部入组观察的矮小症患儿中,具有社交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儿占比高达 60%,除此之外,矮小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患儿格,甚至会对其成年后的择偶、就业造成严重影响。

“生长激素是治疗矮小症的主要用药。”巩纯秀表示,生长激素缺乏症是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是导致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儿童矮小症的发病率约为3%,注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应用二十余年。

由于治疗周期一般在18个月左右,患儿的总注射次数高达550次左右,“恐针”问题成为了矮小症治疗中的一大“绊脚石”。“受注射频率高、时间长、恐惧、疼痛、断针等因素影响,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童中超过60%依从不佳,依从差会显著降低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巩纯秀说。

中华医学会数据显示,我国约有700万的4~15岁需要接受治疗的矮小症患儿,然而,接受正规治疗的患儿却不足3万人。“很多孩子的长期注射治疗方案取决与家长而不是医生,家长的判断却经常会在感与理间徘徊。比如说,对于矮小症,如果每天打针,孩子可以发育更好,长得更高,可是孩子一听打针就开始哭,所以经常出现家长本来已经同意给孩子进行注射治疗,但一周以后又放弃的情况。”巩纯秀说。

无针注射可提高患者依从

无针注射器被人们熟知,主要源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2020年,中华护理学会发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无针注射操作指引》。此次获批的儿童专用无针注射器就曾一直用于我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曾经联合全国十余家三甲医院开展过为期2年的大规模无针注射胰岛素临床研究。主持该研究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表示,无针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笔注射相比,胰岛素使用剂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与胰岛素笔注射无差异;患者疼痛感更低,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如划伤、硬结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

而对于无针注射治疗儿童矮小症来说,巩纯秀表示,截至2021年7月,中文期刊暂无发表无针注射器用于生长激素注射的相关研究,外文期刊发表了21篇无针注射器用于生长激素注射的相关研究,研究集中于无针注射器注射生长激素的疗效、疼痛、吸收、患者依从等方向。

“综合分析21篇文献研究结果,相较于有针治疗,长期使用无针注射器注射生长激素治疗,具有生物等效,注射的生长激素吸收更快,同时,可以减少恐针,患者依从好。”巩纯秀说。

不会产生明显刺痛感

无针注射器利用压力射流的原理来完成药液的皮下注射。纪立农介绍,无针注射器主要是通过注射器内部的压力装置产生的压力,推动药管中的药液经过微孔形成药液柱,使药液瞬间穿透人体表皮到达皮下,药液在皮下呈弥散状被吸收。

“无针注射射流的速度极快,能够保证有效透皮的压强,并在透皮后迅速衰减,因此对皮下损伤极小。同时,无针注射进入肌体的深度大约在4至6毫米,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很小,因此一般不像有针注射器那样有明显的刺痛感。”巩纯秀说。

研发该儿童专用无针注射器的快舒尔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宇新介绍,无针注射器在设计时还针对不同年龄及别的儿童皮肤特点以及不同药液的密度,建立了最佳注射剂量和最佳皮下吸收深度的计算模型,使无针注射产品适合亚洲适龄儿童使用。

“既能实现注射,又能不让孩子恐惧,这才是科技带来的颠覆,能够改变更多孩子今后的人生。”巩纯秀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