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显示,多项主要指标加速回暖,其中,部分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


(相关资料图)

开年首季的数据表现对全年经济走势至关重要。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各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靠前发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开局良好。“在国际环境复杂严峻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容易。”

展望全年,中国经济是否能从“开门红”迈向“全年红”?多位专家向人民网财经表示,一季度多项经济数据超出预期,为全年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要从产业升级、提振消费信心、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巩固这一态势。

GDP增速超预期

政策有序发力效果显现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

“这是一个超出预期的数字。”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在不断向好。他认为,一季度经济数据有几大看点:一是消费回暖速度超出预期;二是3月份出口表现也高于市场预期;三是中国经济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看来,一季度能达到这样一个增长态势,归根结底是中国经济潜能大。“一季度,我们有序统筹防疫与经济发展,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生产恢复非常快,尤其是服务业,反映出我们的内生消费能力比较强。”

从经济复苏的结构来看,生产端和需求端的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出加速回暖的趋势;一二三产业稳步恢复,各行业均实现了正增长。

除内生动能之外,宏观政策也在不断显效。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促消费等政策措施显效发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稳投资政策落地落实,有效投资持续扩大。

“当前的政策安排有序、精准发力。” 白景明指出,中国宏观政策体系长期坚持稳定的基调,同时有一些政策适当加大力度,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

积极因素正积聚

稳定恢复态势需巩固

“市场销售呈现加快恢复向好态势”“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开局”“服务业经济回升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下阶段,如何巩固这一态势?

工业方面,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表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服务业方面,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主任李锁强表示,下一步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提振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消费方面,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董礼华认为,居民消费信心仍需增强。随着相关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市场活力进一步恢复,居民消费意愿不断提升,消费需求继续释放。

投资方面,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表示,要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其他经济社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持续增强投资活力。

外资看好全年增长

重申中国市场是“必选项”

良好的开局,无疑为全球对中国经济全年发展的预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数据发布前,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已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数据发布后,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瑞士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机构再次上调2023年中国GDP增速。

其中,摩根大通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测从6%上调至6.4%,花旗和瑞银分别将其预期从此前的5.7%和5.4%上调至6.1%和5.7%。

“当前中国经济在真实地复苏,尤其是接触型服务业像餐饮旅游等在快速恢复。”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根据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上调全年经济增速预期,全年GDP增速大概率在5%到6%之间。

“我们判断,在一季度强劲恢复之后,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望达到5.7%,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2023年可谓是中国和亚洲经济跑赢、引领全球的过程。”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如是说。

外资也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经济加快复苏焕发出的勃勃生机。3月份以来,多家知名跨国企业高管密集访华,并宣布加码投资中国,重申中国市场是他们的“必选项”。

在世界经济增长趋缓态势明显,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与潜力,为世界经济增添了确定性。

展望未来,随着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显效发力,中国经济有望整体好转,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