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3日讯(记者 任超宇)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今日开幕,现场人头攒动,犹如赶集。财联社记者从多家参会厂商处了解到,自春节以来,预制菜消费复苏明显,不断有企业“跑步”入场。对于2023年预制菜的市场前景,业内人士多表示乐观。有上市公司告诉记者,其在疫情前制定的预制菜业务增长目标“定得有些保守了”。

资本也嗅到了“香味”,顺德控股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通过20亿规模基金的金融赋能,引领当地预制菜全产业链发展,争取通过2-5年时间,培育或引进1-2家上市公司。


【资料图】

回暖明显 赛道火热

财联社记者今日上午9点不到便赶赴预制菜产业大会举办地潭州会展中心,只见等待入场的参展商、专家、观众等早已排起长龙,进入会场时一度人流拥挤。场内人头攒动,客商和观众流连于各个展位,了解、品尝预制菜产品。

(大会现场 财联社记者摄)

(大会现场 财联社记者摄)

(工作人员在直播 财联社记者摄)国联水产向记者表示,春节期间预制菜产品销量实现同比高增长。去年,国联水产半年便实现预制菜收入5.61亿,对于2023年也有更高预期。疫情期间,公司对预制菜业务定下了2025年前每年30%的增长目标,而依据目前情况研判,该目标“定的有些保守”。

肇庆市振业水产冷冻有限公司的展会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公司研发了诸多内销产品。其中,烤鱼火锅目前已量产,罗氏虾产品正处于初步投向市场阶段。总体而言,对于内销市场充满信心。

据介绍,振业水产原来主做外销出口。由于近年来外销行情不好以及内需强劲,公司开始转向预制菜业务。与原有业务相比,预制菜附加值更高,市场前景更广阔,并可充分发挥原材料等优势控制成本。

另一家预制菜厂商梅州客迁食品的参展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原本主做零食类食品,目前也已增加了一个厂区来做预制菜产品。

除了品牌厂商,预制菜的火热也传导到冷链产品。双冷冷链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复苏是能明显体会得到的。最近销售同比增加了两到三成,此外客户咨询量也明显提升。据介绍,公司客户包括预制菜厂商和冻品厂商。

投资关键在哪里?

作为顺德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顺德控股集团已设立了20亿规模的粤海顺控食品产业投资基金,围绕广东省内及顺德区的预制菜企业和相关产业进行投资。公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对于预制菜产业的投资,主要是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赋能。包括源头种养殖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推广等。

在推广方面,当地政府主导了“寻味顺德”IP的发布运营。希望今后依托拳头产品打造地方特色鲜明的品牌。此外,顺德本地区位优势较强。以渔业为例,资源非常丰富,原来主做出口;而在设备方面,美的集团、小熊电器等企业也在顺德,可以和预制菜产业进行融合。

而对于投资预制菜加工制造企业的侧重点,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首先要判断标的企业的强项是做单品(TO C)还是中央厨房(TO B)。如果是中央厨房,更看重设备投入情况、资金实力、标准化程度等,包括冷链保鲜能不能做到;其次是物流配送体系是否完备,稳定性如何。如果是做单品,就要考虑有没有设计团队、研发能力如何、能不能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在C端总体而言更应专注产品竞争力。

记者观察到,目前已上市的大企业普遍以B端为主,兼顾C端。而新入局的中小企业则努力开拓C端业务。国联水产告诉记者,对上市公司而言,B端业务起量快,业绩稳定,目前公司以B端业务为主。C端疫情期间的增量很高,关键点在打造爆款。

“去年前三季度,我们C端电商业务同比增长在50%以上。我们把大部分盈利继续投资到广告营销方面,力求提高品牌知名度。” 国联水产表示。

而振业水产、客迁食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产品更多面向C端,并尤其注重线上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从全产业链角度看,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存在的痛点在于,各个厂家都在转向预制菜,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来,也没有一个高端品牌打出来,尤其是对B端来说。推广方面,尚未形成如广西螺蛳粉一样具有高度地域辨识度的品牌和产品。

参展厂商:预制菜不是“垃圾食品”

自2022年预制菜走红,关于预制菜质量的话题热度也居高不下,甚至有专家公开声称预制菜是“垃圾食品”。

对此,振业水产负责人向记者提出反驳。她介绍道,预制菜口感的还原度可达90%以上,且由于是工厂标准化出品,口味的稳定性可得到保障。同时,部分预制菜产品不添加保鲜剂,而是通过冷冻方式保鲜。

其感叹:“我们预制菜企业真的是需要多点机会去作展示,告诉市场预制菜是什么样的,消除误解。身边很多朋友也是在尝试过以后,才开始认可预制菜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