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折纸青蛙能跳多远?最新的答案是惊人的1.45米。由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教授陈海深带领两名科学教育系本科生付广越和黄静萱完成的“纸青蛙跳远”挑战,成功创造了“纸青蛙跳跃最远距离 ”吉尼斯世界纪录。小小纸青蛙的背后,不仅有趣味和巧思,更蕴藏着科学实验的探索精神与教育的创新视角。

从陪娃玩到破纪录:一只纸青蛙的 “科学跳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想让科学变得更生动。”9月9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致电陈海深时,他说道。

2020年10月,陈海深在陪小孩玩折纸青蛙跳的小游戏时,陷入了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这只纸青蛙跳得更远呢?于是,他和2022级本科生付广越、2023级本科生黄静萱组成三人小队,开始不断研究和尝试。他们发现,纸张折叠后积蓄的张力与弹性,可以像弹簧一样释放能量,让“纸青蛙”完成一跃。

“折纸青蛙的表现,取决于很多因素:纸张材质、厚度、折法以及按压的角度和力度。”陈海深解释,尤其关键的是折法,他们最终采用了一种 “Z 型结构”,让纸张层层叠加并储存弹性势能,按压时像压缩的弹簧,释放瞬间就能“蹦”出去。 可以说,Z 型结构就是纸青蛙的“肌肉”,也是它能跳出世界纪录的秘密。

“并不是Z型结构越多,弹跳越好,就像一张纸,揉的褶皱多了,也没有弹性了。因此,数量适度、位置合适的Z型结构才是影响跳远长度的关键。”

经过5个多月的实验和调整,陈海深团队终于在一次正式测试中让纸青蛙跳出了1.45米,成功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陈海深展示折纸青蛙。吉尼斯世界纪录供图

课本封皮 “藏玄机”:学生们的“折蛙进化论”

付广越和黄静萱回忆,大一时,他们曾在宿舍里尝试折纸青蛙跳远实验。那时正值陈海深课程期末,他们为了突破原有纪录,尝试了“藏纸法”“多重弹簧法”“多重折叠法”等,但都未奏效。

“直到用高数课本封皮折叠,纸青蛙的弹跳能力才真正惊艳了我们。”他们说,实验充满试错与迭代,他们甚至顾不上吃饭,全心投入测试。有时实验会忙到晚上10时,但是获得出乎意料的测试结果,总能让整个实验小组和宿舍为之欢呼。

这段经历也深刻影响了两名学生如今的教学理念——他们在实习课堂上鼓励学生从真实问题出发,在“做科学”中成长,“科学往往藏在日常被忽略的细节中,需要敢于跳出框架的勇气和持续验证的耐心”。

纸青蛙 “跳” 出课堂:把科学变成 “看得见的游戏”

比起枯燥的公式推导,纸青蛙更容易引发学生兴趣。陈海深的团队在尝试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帮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玩出来”。

“科学不是书本上孤立的概念,而是随处可见的规律。比如,纸青蛙的跳跃就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弹性势能和能量转化。”陈海深说。对学生来说,亲手折一只“能跳远”的青蛙,比任何课堂讲解都来得生动。

这次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既是一次科学实验,也是一次趣味教育的尝试。陈海深介绍,接下来,团队计划继续将“纸青蛙”带入课堂与科普活动,让更多人通过折纸与游戏, 感受科学的魅力,“也许有一天,能跳3米的‘纸青蛙’会诞生”。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