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资料图】

戴上一个帽子状的设备,进入梦乡后,脑机系统就能捕捉到你的脑电波,进而通过数据处理和算法设计,生成一幅独具特色的画作。

如果是好梦,系统会生成色调明快温暖的画面;如果是噩梦,系统生成画面的将会偏冷暗凝重。

▲左:好梦时的画作,右:噩梦时的画作

8月9日,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发布信息,其最新自主研发的“梦境可视化”系统,即将亮相。

“梦境可视化,主要是致力于对人的潜意识、无意识状态下的隐性认知状态进行显性化呈现。”“梦境可视化”项目负责人陈赟冰介绍,系统结合了中西方大师的画风和自主艺术设计的创意,目前可生成十几种风格的画作。

梦境可视化,是不是脑机解梦?是否会侵犯用户的隐私?“现在的技术,并不能知道人在做梦时梦见了什么。况且,梦境涉及个人隐私,也不应该让别人知道。”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解释,脑机系统只是把脑电波信号记录下来,再转换成一个个绘画元素,“这样形成的画面跟梦境的具体内容是没有关系的”。

▲ 帽子状的“PSG多导睡眠设备”可把脑电波信号记录下来

“项目团队有10多人,平均年龄24岁,都是典型的‘Z世代’青年,专业方向以计算机、脑科学、交互设计为主。”陈赟冰介绍,即将发布的“梦境可视化”系统,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该项目的远期目标是用于睡眠监测、健康管理以及心理疗愈等领域。

成立于2017年12月的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是清华大学推动科研机制改革和跨学科交叉的一块“科学试验田”。瞄准“原创性、交叉性、颠覆性”的无疆界科研创新,未来实验室进行了很多有趣的研究,比如盲人使用的电脑、让聋哑人“听音乐”的可穿戴设备、能捕捉到气味的相机……

“我们有很多探索性项目在同时开展,这些全新的项目也许会成功,也许不会成功。但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发,将是我们永不改变的方向。”徐迎庆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