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网友周玮认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巨大消费潜力是激发全球供应链活力的重要引擎,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发挥着“救生圈”“火车头”的作用。这离不开优化开放的营商环境、完善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以及不断增长的创新实力。

近年来,中国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吸引了一批国外中小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可以说,中国的制造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虹吸效应日益凸显,让外企与中国市场的黏性越来越高,“在中国设厂”也越来越成为外商投资的正确选择。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巨大消费潜力是激发全球供应链活力的重要引擎,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发挥着“救生圈”“火车头”的作用。这离不开优化开放的营商环境、完善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以及不断增长的创新实力。

开放的营商环境,是外企开拓中国市场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提升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平台引力质量、在中西部地区优先增设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各项措施,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遇。而在拓宽商品运输渠道方面,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再创新高,并与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紧密衔接,重新构建了对外贸易发展格局,促进了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进一步互联互通。

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是外企来华投资兴业的信心来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已形成完备的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是全球最大汽车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国。去年上线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预警机制十分健全,帮助汽车相关企业及时反馈和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成功应对了疫情冲击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展现了我国产业发展的韧性。

不断增长的创新实力,是外企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强大支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脚步,在持续提高制造业实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让更多关键技术由“跟跑”到“领跑”,“中国制造”也不断向“中国智造”跃升。此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领域的迅猛发展,也使“智慧”“生态”等理念融入了创新过程。中国不断成熟的发展理念,为外企在中国投资注入了强大信心。

中国始终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期待中国这个“世界的、共享的、大家的”市场,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中国经济网网友 周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投资热土”彰显中国经济韧性

跨境电商再扩围 在“聚合”中实现新突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