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白酒白酒跌,买医药医药跌,5万多的本金亏了近2万。”90后林晓(化名)购买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等“网红基金”都亏了。
天天基金网投资者调研显示,2021年受访基民中,53%的人收益率为负,35%的人盈利在10%以内,仅有11%的人盈利在10%以上。
2021年,基金市场行情火爆,众多基金经理王冠加身,被冠以“女神”、“一哥”、“成长股猎手”乃至“国民基金经理”等称号。不少基金公司以此为营销卖点,推出新基金,频现爆款“日光基”。
在此背景下,基民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中金公司分析师测算,2021年上半年新增基民人数堪比2020年全年。不过,2022开年以来,以往的爆款“日光基”,难逃下跌行情,近八成“日光基”自成立以来仍是负收益。
投资者对明星基金仍是狂热。不少基民更是越跌越买,以求摊薄成本。明星基金经理却因其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过大”而头疼不已。
近八成爆款基金亏损
2021年年初,知名基金经理张坤因业绩突出,火出圈。粉丝在社交平台上集结,自称“ikun”。“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 、“坤坤不老,蓝筹到老”等饭圈金句更是火爆全网。
与此同时,新基金发行火爆。仅2021年1月上半月,便诞生了近20只“日光基金”。冯波掌舵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基金,单日便“吸金”近2400亿元,创下公募基金行业天量认购纪录。
行情火爆,基民跑步进场。陆金所基金发布的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陆金所基金累计服务用户数超过75万人,较上年增长76.7%。
“ 朋友、同事全都在讨论基金,电梯、地铁站的海报都是基金的宣传语,不买基金融入不进社交圈。”基民杜霄(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入场买基金完全来自于社交焦虑。
但目前来看,爆款基金普遍收益不佳。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1月发行的主动权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中,募集规模超过30亿元的“爆款基金”有19只。
截至2022年2月18日,上述19只“爆款基金”,正收益的仅有3只,八成爆款基金自成立以来仍是负收益。这19只爆款主动权益基金自成立以来平均亏损8.57%。
此外,张坤、刘彦春、葛兰等顶流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也多为负收益。Wind数据显示,2021年,沪深300指数下跌5.20%,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收益为-9.89%,刘彦春管理的景顺新兴长城收益为-9.94%,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A 收益为-6.55%,归凯管理的嘉实新兴产业收益则为-8.49%;均跑输沪深300指数。
顶流吸引力依然强劲
基金下跌并未影响基民认购热情,基民对顶流基金经理仍是一如既往狂热。
以医药女神葛兰为例,随着医药板块开年以来的持续下跌,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也经历了巨幅下滑。 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该基金收益率为-15.87%,最大回撤-18.14%。
但上周,“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却以一周超30万人的购买量,斩获支付宝平台“上周周销量TOP”第一。而在天天基金网上,该基金也仍在基金周销榜的排名第六、月销榜排名第五。此外,2021年四季度期间,基民申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类”份额达40.52亿份,赎回15.11亿份,合计净申购25.41亿份,期末基金份额总额达110.5亿份。
尽管亏损不小,林晓依旧没有停止定投。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基金亏损严重,只能通过闲鱼上出售闲置包包、化妆品来回血。
但顶流基金经理们烦恼却明显增添。
2月18日,一名私募基金研究员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与基金公司以做大规模为目标不同,业绩才是市场评价基金经理最核心的指标。基金规模过大,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也变大了。
盈米基金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帆表示,基金的规模、业绩和流动性就像一个“不可能三角”。公募基金投资时有持股集中度限制,规模越大意味着基金经理需要持有更多股票,对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出更高要求。而另一方面,规模过大意味着其很难集中参与小市值股票的投资。规模过大也会影响交易灵活性,承担更多的交易成本。此外,打新等特定策略因规模扩大会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