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2月1日讯(记者 胡皓琼)军工板块迎来重磅资产重组,千亿巨头成飞集团借道中航电测(300114.SZ)上市预案今晚如期发布。中航电测将于2日复牌交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中航电测披露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简称“重组预案”),本次交易方案为上市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简称“中航工业集团”)持有的航空工业成飞100%股权,本次交易不涉及募集配套资金。因标的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成飞100%股权的预估值及拟定价尚未确定。

同时,由于本次交易并未导致中航电测实控人变更,因而不构成“重组上市”(即俗称借壳),成飞集团系由中航电测平台实现借道上市。对照中航沈飞业务规模及营收水平,有机构预测,成飞实现借道上市后的总市值有望跻身创业板TOP5。

这次,只停牌了10个交易日

此番系中航工业集团时隔9年多再次启动成飞集团的借道上市。与上次停牌半年方出预案不同,这次中航电测的股东们只等了10个交易日。

据中航电测最新公告,本次交易方案为上市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向中航工业集团购买成飞100%股权,本次交易不涉及募集配套资金。此外,由于截至预案签署日,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上述成飞股权的预估值及拟定价尚未确定。股份发行价格方面,据公告,最终确定为8.39元/股,即发行价格不低于市场参考价的80%。停牌前,中航电测股价报收于10.58元/股。

预案还介绍了成飞的具体情况,其由中航工业集团100%持股。主要财务数据方面,由于标的公司(成飞)部分资产拟不纳入本次重组范围,标的公司将对该等资产进行剥离。剥离后本次交易标的具体范围及相应财务数据将在重组报告书中予以披露。

简单回溯,早在2013年12月下旬,中航工业集团旗下另一上市公司成飞集成曾宣布停牌筹划重大事项。至2014年5月,成飞集成复牌并披露重组预案,当时这一百亿级规模的重组拟将沈飞、成飞打包注入成飞集成,使之成为中航工业集团战斗机板块核心上市平台。复牌后,成飞集成股价一路高飞,两个月累计大涨超三倍。但当年11月,国防科工局否决了沈飞、成飞注入成飞集成事项,表示“按照该方案实行后,将消除特定领域竞争,形成行业垄断,建议中止本次资产重组。”在该次重组被终止后,沈飞于2016年12月启动注入中航黑豹(现已更名中航沈飞)。

根据2014年时成飞集成重组草案,成飞集团2013年营收91亿元,净利润为3.8亿元,当时的评估价值为71.9亿元。而根据中航系上市公司此前公告,截至2021年末,成飞集团总资产达1511.8亿元,所有者权益为127.17亿元,2021年度营收达567.33亿元。天风证券曾预测,成飞集团2023年净利润预计将达到40亿元左右,上市后市值将达到2000亿元。

本次重组,中航电测公告就“交易背景”提到:“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各种风险挑战日益增多,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军事压力持续升高的背景下,我国国防军队建设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注册制为军工资产证券化“加油”

今日晚间,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的消息“刷屏”,成为市场最热话题。在优质军工资产证券化方面,注册制改革亦是重要推手之一。中航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张超告诉财联社记者:自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2020年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后,作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承载体,军工行业企业在融资上市方面是充分受益的。因为注册制这一相对高效的模式,确令军工企业上市条件更趋灵活便利,这一点,从军工资产通过IPO直接上市的企业迅速增加也能看出来。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国防军工板块,2020年以来已有5家军工央企旗下公司IPO,其中4家选择在科创板以注册制上市。此外,本次拟注入成飞的中航电测,亦是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目前唯一的创业板上市平台。

“军工行业处于历史性扩产周期,注册制下军工资产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活水,满足募资实现扩产需求,可谓是活水解近渴。另外,注册制下,军工资产的定价更加合理,对于优质企业,估值的提高也意味着可以吸引更多的募集资金。”张超说道。

展望未来,张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各军工央企资产证券化率有望持续提升。其中,军工央企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科研院所改制、混改并最终实现资产证券化的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

中信证券也预计,2023年国企改革将继续加速推进,提振投资者情绪。军工行业有计划属性,“免疫”于宏观经济波动且行业正处于“十四五”黄金发展期,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具体到细分领域和板块,目前来看,按照总资产口径,近年来,我国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较以往得到了大幅提升,从2010年的21.89%到2021年已提升至47.59%。但就全球看,国外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率为70%到80%,国内的军工资产证券化水平仍低于国外成熟军工企业。如中国电科、兵器工业、航天科技以及航天科工集团,目前资产证券化率均不到35%,众多核心资产仍未实现证券化。”张超表示。

机构看好具备三“化”一“性”军工赛道

对于军工板块,当前市场观点稍有分歧:有观点认为,经历2022年的回撤后,军工板块整体已具备更高吸引力;但也有分析指出,相对疫情期间,目前军工产业的“确定性”优势已大幅减弱。

就此,张超告诉记者,近年来,军工行业行情已由估值贡献转化为估值贡献和业绩贡献共同驱动。经过2019年到2021年的三年大涨后,军工板块2022年的回调主要由杀估值所致。近期,市场上确实存在关于军工产业的“确定性”优势减弱的论调,叠加消息真空期等因素,都加深了市场对军工股的整体观望情绪。

不过,他进一步指出,军工板块作为国家安全发展的“必需品”,仍是最具有相对投资价值的赛道之一。“特别是在2022年末,军工板块在成交量和估值角度两方面都已经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底部特征,结合我们对军工持续高景气发展趋势的判断,2023年及‘十四五’未来几年,军工行业业绩恢复快速增长的确定性较强,行业估值也有望在中短期得到修复,并维持震荡上行。”

“我们预计,2023年全年维度上,在需求景气,供给恢复下,军工板块有望再次迎来估值修复与业绩增长的‘戴维斯双击’。而从估值和成长性的匹配度上来看,军机等航空装备、航天装备、信息化及自主可控领域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张超说。

此外,张超还认为,对于我国的军工产业,在供给侧、需求侧、“新”兴装备市场与军贸市场上均有望获得历史性突破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体到细分领域,下一阶段军工行业的重点领域需要顺应技术上智能化、信息化、体系化的三“化”与市场空间上具备可用于军贸出口的军贸属性,建议重点关注具有这三“化”一“性”的航空装备、无人装备与导弹这三大军工子领域。

根据中信证券近日发布的军工央企关联交易分析与行业景气前瞻报告,全产业链关联销售提速:其中,航空航天需求旺盛,2023年航空航天领域预计关联交易快速提升;导弹产业链预计关联销售/提供劳务规模同比+47.5%;航发产业链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关联采购/接受劳务规模同比+17.8%,关联销售/提供劳务规模同比+8.6%。

(编辑:刘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