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管理路边摊点的通告》,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而是将其纳入规范管理。

事实上,深圳此番动作并非先例,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之前也纷纷推出类似政策。不仅对路边摊不再全面禁止,而且允许合规外摆。今年4月以来,杭州市也进一步放宽了外摆条件,加大对商圈、商业街区“外摆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同时完善规范细则。

曾几何时,路边摊点缀城市繁华。但随着城市化推进,“影响市容市貌”的标签将路边摊打入“冷宫”。在深圳、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路边摊渐渐消失在街角。

如今,不少城市“重启”路边摊,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重启”是对城市化的再审视,重新思考城市化到底该“化”些什么?曾经我们以为整齐光鲜便是城市的标准模样。回头再想想,城市是“城”和“市”的组合词,“城”的本义是城墙,“市”乃买卖之所。失去了“市”的“城”自然少了“地气”。如今,坐拥城市繁华之后,人们又希望看到一个个既有烟火气又整洁有序的城市。这是城市治理理念和社会观念的转变。

“重启”路边摊也是应时宜而兴起的“旧瓶装新酒”的新业态。如今的地摊经济,与以往已大不同,演绎为一种新的城市经济形态。在不少城市,都可看到年轻人利用汽车后备箱摆摊的景象。城市地摊,成为不少青年创业、创意的孵化地。对“路边摊”因地制宜地予以包容、规范,为它们提供必要空间,也是平衡市容与民生以及创新的务实之道。“五一”假期,由“路边摊”催生的夜经济,已经在多座城市显示出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可观力度。

当然,如今的“重启”,肯定不是地摊经济低层次的回归。相信没有人愿意重回当初地摊丛生下的秩序混乱和市容污染。今天,大城市拥有更加完善的治理制度、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以及储备充分的技术手段,理应可以再造地摊经济,留下其烟火气和民生温度,而摈弃其脏乱差。此中,既要做好“放”的文章,还要做好“管”的文章,更要在“服”上下功夫。

“放”就是在不影响环境、交通、治安、消防,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适度营造地摊经营空间。“管”就是要精细化管理,精准治理、人性化引导、常态化监管,让地摊不影响卫生、市容、秩序。“服”就是温馨服务,加强政策法规宣传,为经营者合法合规经营提供靠前服务。而唯一应该避免的,则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不良循环。如此,方不辜负中国城市治理几十年积累的经验。(陈进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