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嘉兴在线讯昨天上午,由嘉兴市文史研究馆、嘉兴市电视艺术协会、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出品的系列纪录片《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开机仪式举行。该片围绕1895年至1911年期间嘉兴人在辛亥革命爆发前期、中期及后期在思想传播、物质支持、科学探索等方面的故事进行串联,以人物视角展开讲述,分为上中下三集,每集15分钟。

辛亥革命期间,一切可能实现民族自强独立的社会思潮涌入嘉兴。“嘉兴在辛亥革命浙江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许多革命志士组织、领导并参与到辛亥革命当中。”嘉兴市文史专家邱阳表示。

在嘉兴“辛亥革命七烈士”中,白天提着灯笼走路,叹息“社会太黑暗了”的敖嘉熊创办了辛亥革命前夕浙江第一个革命据点;出身医学世家的龚宝铨弃医从武,参与创立光复会,与秋瑾、蔡元培等一起并肩战斗;传播新学科的唐纪勋创办了嘉兴最早的新式学校“学稼公社”,培养新生革命种子……昨天,这三位烈士的后人家属也来到了开机仪式现场,此后他们将通过照片资料、口头讲述等方式为纪录片增添丰富的史料“干货”。

本片还得到了嘉兴文史研究员、省内外地方文史专家等的大力支持。“这次拍摄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梳理辛亥革命中发生在嘉兴或嘉兴人参与的故事脉络;另一方面也希望主创团队尽量拍摄更多画面,为文化史料的保存作出贡献。”嘉兴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代表崔泉森表示。

“嘉兴的文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收集、编写、采访、发表了大量有关的文史资料和稿件,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记忆。”龚宝铨的后人龚肇智说。24年前,嘉兴也曾拍摄过相关电视纪录片。不同的是,那部纪录片以叙事为主,《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则从“人”的角度出发。

“一部辛亥史,半部在江南。”在当时的江南嘉兴,褚辅成、敖嘉熊、龚宝铨、陆初觉、陈仲权、杭辛斋等一大批志士纷纷组建或参与同盟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联合会党和各地革命党人发动武装斗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敖嘉熊侄孙敖文治说的:“这不是烈士英雄一个人的故事,而是当时的嘉兴群众追求进步、勇敢斗争的故事。”

大量的文字资料、宝贵独特的照片、需要查找的旧影像……“怎样在复杂海量的资料里织出人物关系网,用电视画面去串联讲述一群人的故事,真实还原辛亥革命中许许多多嘉兴人参与、支持和追求新思想的革命精神,是此次纪录片制作的难点之一。”主创编导沈赟告诉记者。

群像片要出彩,需要在很多方面下苦功夫。在创作方法上,除了旁白和人物采访,画面表现形式也将进行创新,比如通过情景再现还原一些没有影像但有文字记载的精彩片段,比如通过后期包装制作手段将普通二维图片进行三维动态呈现,再比如增加不同配音作文本朗读、运用音乐音效等丰富视听语言……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讲好年轻人爱看、爱听的故事。

好故事呈现背后,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付出。该片的主创团队为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80后”“90后”行业中坚力量代表,在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灯光特效等方面具有不俗实力。早在今年1月,主创团队就大量踩点,分别到烈士后代家属家中、当地文史部门、各地档案馆等收集史料,做好全方位的资料准备。“有些旧时的影像资料还需要去北京调取。群像人物的拍摄涉及方方面面,随时会多出新的内容。例如在拍摄唐纪勋创立农业学校时,有提到祝廷锡合资,那么我们事先也要去了解祝廷锡,尽可能地做到全面。”沈赟说。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当下,主创团队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去传达嘉兴人民群众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精神,在后期包装、画面展示、灯光特效等技术加持下,创作出“留得下、传得开”的作品,宣传嘉兴革命文化,激励现代嘉兴人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添砖加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