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从汉服热引领传统服饰关注到国学院设立带来国学热,从故宫口红受追捧到国家宝藏带来民族自信,再到京剧、脸谱、剪纸等文化对外输出……当下,传统文化的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聚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由此可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加大保护力度,筑牢传统文化发展之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华凝聚,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进入百花齐放的空前繁荣时期,但是发展中的“阵痛”仍然不能忽视,部分文化的“丢失”成了民心之痛。当前一些地方对文化保护不够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就是原样复制的误区,导致“山寨”文物频现;缺乏资金投入,导致保护水平差;保护方法不当,导致建设性破坏;忽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导致传统文化受损;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和人才培养,改善全社会的保护意识,以全社会的力量,助推文化保护。
进行创新,注入传统文化发展之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传统文化要想拥有不竭的生命力,离不开的创新。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人们对文物的反思,到《诗词大会》激发了人们对唐诗、宋词、元曲的欣赏,再到李子柒利用短视频弘扬农耕文化、网红利用短视频演奏古筝、唢呐等节目……利用形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从春节全民网络“发红包”到将民俗节、晚会等融入传统文化,实现全民乐享节日氛围,任何产品都开始有传统文化的元素,尤其是河南卫视的文化舞蹈,迅速出圈,从场景到舞美每一个镜头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美。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充实的节日内容,让节日焕发新的生命力。因此,要加大创新的包容与支持,鼓励利用高科技,加大形式创新,拓展文化内涵,为传统文化助力。
文化因传承而延续,文化因创新而辉煌。中华传统文化集各阶段历史之所长,是思想见地、精神文明、价值观念的整体展现,改善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走出去,筑牢文化自信是时代发展之要。而文化自信的树立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这就需要创新内容和形式,同时也要加大保护,筑牢传统文化之基。传统文化这艘巍巍巨轮航行千余载,披荆斩棘、激流勇进的最终动力是追随时代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