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淄博市淄川区俊岭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智能温室大棚里,富硒七彩西红柿正进入收获期,价格是普通西红柿价格的5倍。这一新品种是由一支乡村人才队伍培育出来的,而在4年前,人才恰恰是这里最紧缺的资源。
淄博淄川区俊岭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锡斌:“当时,我们玻璃温室大棚的建设标准都是特别高的,可是运行起来才发现,硬件设施只是一方面,最核心最急需的还是懂农业懂技术的人才队伍。我们自己四处招聘,但人家一听要到农村工作,就基本没什么回音了。”
合作社犯难时,政府搭了一把手。当地先是以培养乡土人才为目标,通过大篷车下乡、开设田间课堂等方式,培训“田秀才”、“土专家”;后又针对吸引外来人才,出台“人才金政50条”。其中,大学生返乡不仅有住房补助,每人每月还享受1000元的生活补贴。
淄博市淄川区人社局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负责人陈森:“通过开展‘大学生返乡看发展’、‘淄川区创业大赛’、‘留淄体验日’等活动,助力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就业。”
政府和企业联手,俊岭农业专业合作社里不仅多了懂技术、擅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还吸引来6名大学生扎根乡村搞创新。如今,合作社智能温室大棚规模由原来的4个,扩大到27个。
返乡大学生田宇:“农业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我们这里的资源平台也是发展得越来越好,也给我们大学生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希望为农业发展添加一点力量。”
来源:山东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