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净


(资料图片)

现在,是时候关注美国通胀了!

美国的通胀数据,影响着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节奏,进而影响美元与全球主要金融资产的比价关系。

一般来说,通胀数据过高,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股票、商品、债券等资产价格都有压力;相反,通胀数据过低,美联储降息对全球金融资产价格相对友好。

资产价格走高,我们的钱袋子往往就鼓起来了,生活敢于“大手大脚”;而资产价格走低,我们的财富则容易发生缩水,生活往往“捉襟见肘”。

12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11月CPI数据显示:

美国11月CPI数据为7.1%

这个数据是过去一年里最小的增幅,原因主要在于原油等能源价格回落至约80美元/桶左右。

其中,美国6月份的cpi数据是9.1%,这个数据是过去一年里的峰值,也是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增幅,对应着当时的原油价格约在120美元/桶左右。

美国11月CPI数据比6月份峰值时,已经下降200BP,下跌幅度约为22%;原油价格也从120美元/桶回落至80美元/桶,下跌幅度为33.33%左右。

意思是,美国整体的通胀下降明显。

进一步细分,看下核心CPI。

核心CPI数据的意思是,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美国的核心CPI就是“剔除了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CPI”。

因此,经济学里往往认为核心CPI更能反映宏观经济的真实运行情况。

美国的11月份核心CPI,同比数据是6.0%,相比2个月前6.6%的峰值下降了0.6%。

核心CPI数据拆分来看,有2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美国的二手车、卡车、及部分核心商品价格出现下降,压制了核心CPI的上涨。

这反映了,居民正在减少部分实物商品的购买,以及商品供应链随着疫情冲击的减弱正在快速恢复,导致了企业的库存增加,使得商家不得不降价打折促销。

可以作为佐证的数据是,2022年10月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数据下降了12.6%,意味着美国的商品需求在减弱。

第二个方向是,美国的租金价格依然坚挺,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支撑了核心CPI的下跌。

这反映了,欧美这些年不断放水,房产金融化趋势明显,导致租房市场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衍生出了众多复杂的金融传导问题。

其中,潜在的一个传导是,出租房的房东大多是贷款买入,偿还银行的利息随着美联储加息而变多,房东选择把这部分损失转嫁给租客。

可以佐证的数据有,11月,美国曼哈顿的租金继续上调2%,曼哈顿公寓的租金同比去年上涨了19%,高达5249美元,折合人民币在36000元左右。

数据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就业市场也出现了复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一方面,美国的就业市场紧张,1个失业者对应着1.7个职位空缺,就业紧张使得美国工资水平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美国的企业却在进行大规模的裁员,脸书的母公司Meta宣布将裁员1.1万名员工,推特宣布将裁员公司50%的员工,英特尔也计划裁员2.4万名员工;此外,苹果、谷歌等公司也均宣布放缓或冻结招聘。

总结一下。

通胀数据的放缓改善了民众对价格压力缓解的希望。但是,通胀数据因为能源价格的反复、房屋租金的坚挺、劳动力的紧张等并不会一蹴而就的回落至2%的目标水平。

也就是说,美联储加息虽然会放缓,但是维持在4.8%左右高位的概率要大于迅速掉头开启降息周期的概率。

接下来讨论下,全球资产价格将如何运行?我们该如何守护好手里的钱袋子?

美联储的目标是把通胀率降至2%目标区间。

然而,美联储已经没有动力继续大幅加息来促成这一目标,因为经济会硬着陆。美联储最大的概率是将利率维持在较高区间一段时间,以期经济能够软着陆。

因此,我们认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

股票市场

股票的投资仍将受制于较高利率的影响,依然难以通过估值的变动来获得较好的收益,即企业难以通过市盈率的增高来获得高股价(见上图);

其中,部分受益于经济复苏的细分领域,或许能够通过销售业绩的提升,在保持市盈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股价;但是,选择的难度大大提升。

商品市场

商品价格的变化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以判断,美联储有充足的动力压低商品价格。但是,逆全球化的分工将加剧供应的间接性失衡,及OPEC+日益强硬的态度,都会使得商品价格整体充满了不确定性。

汇率市场及债券市场

美联储的利率假若维持在高位,中美利差倒挂也将在高位拉锯更长的时间,意味着美国经济需求持续时间更长,国内企业在海外借贷成本更高,在海外投资更加困难。这些不利因素有可能在2023年对国内经济影响扩散地更加广泛,从而迫使国内不得不进行加息动作。

实际上,国内资金从10月底开始,就已经连续收紧一个多月以上时间,国债1日期逆回购从1.6%区间上涨至2.0%区间,同业存单1年期从1.9%区间上涨至2.6%区间。

这些数据都暗含了,国内货币市场已经在交易“加息”预期。

2022年年中时,我们已经在各种场合发出我们的声音,将长债调整为短债或同业存单,未来,这样的组合仍将受益“加息”预期。

如此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加息”预期下,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外汇“放松管制”预期下(细节如国外金融机构相继在国内取得证券、基金等金融牌照,进行展业),贬值压力有所减小。

最后,总而言之。

这样的数据,暗示着2023年全球经济仍然不够明朗,对于普通人而言,持有现金类、及其它防御类资产或许是保护钱袋子的最有效策略;而对于专业投资者,也将继续面临刀尖上行走的风险。

但是,我们也同样知道,熬过冬天就是春天,悲观者正确,乐观者赚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