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人民银行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多位受访专家表示,1月大都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最大的月份,这符合历史规律。而今年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且好于预期,显示出在政策发力推动下,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正在回暖。

人民币贷款方面,从总量来看,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环比多增3.5万亿元,同比亦大幅多增9227亿元,提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2022年12月末加快0.2个百分点至11.3%。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1月是信贷增长的“大月”,贷款增长往往较快,但往年增量一般维持在2万亿元到4万亿元左右,而今年1月增量近5万亿元,超出预期。

对公贷款仍为信贷增量的主要支撑。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32万亿元。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伴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加快投放、保交楼和优质房企贷款支持计划加码、碳减排和设备更新改造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落地,在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头雁”作用拉动下,1月对公贷款和对公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劲。

数据显示,1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企业短贷同比分别多增1.4万亿元和0.5万亿元,总量扩张的同时,企业贷款在期限结构继续改善。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认为,一方面源于经济回暖背景下银行风险偏好回升,另一方面也因监管要求银行“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银行在政策面引导下也有意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从居民部门看,短、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341亿元、2231亿元,同比少增665亿元、5193亿元。“虽然1月居民消费热情回暖,但尚未达到疫情前水平,特别是中长期信贷需求疲弱,居民购房动力仍未明显转暖。”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说。

1月新增社会融资5.98万亿元,环比季节性多增约4.67万亿元,但同比少增1959亿元,月末社会融资增速下滑至9.4%。“表内信贷投放是主要支撑项,企业债净融资大幅缩量成为主要拖累,政府债券、外币贷款、未贴现票据等也同比负增。”温彬表示,部分企业发债需求转向贷款,置换效应明显,带动1月信用债净融资继续同比缩减4352亿元;2023年专项债发行节奏继续前置下,1月政府债净融资4140亿元,但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同比减少1886亿元。

1月末,M2同比增长12.6%,创下近七年以来新高,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王青认为,在上年同期增速基数抬高、今年1月财政存款同比多增背景下,M2同比加速主要源于当月贷款投放规模大幅多增,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也在加快,有效提振了存款派生,推动M2增速高位上行。董希淼也表示,数据表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强调,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董希淼表示,下一步阶段货币政策将重点在“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统筹协调,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发力、综合施策,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有效融资需求,共同应对内外部多重挑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