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日12时35分,随着京津城际C2275次列车从北京南站缓缓驶出,我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不仅成为了我国的一张“新名片”,还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如今,15年过去了,京津冀区域内高铁总里程已经由2008年的118公里增长到现在的2486公里,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中国高铁更是从追赶到领跑,运营里程增加到4.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成为中国闪耀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累计发送旅客3.4亿人次

京津城际见证中国高铁发展

据了解,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环渤海地区城际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7月开工建设,2008年8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京津城际铁路开通15年以来,累计发送旅客达到3.4亿人次。”中国铁路北京局计划统计部高级经济师侯立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石太客专、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津秦高铁、津滨城际、津保铁路、石济客专、京张高铁、崇礼铁路、京雄城际、京哈高铁、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宝坻至北辰段)等多条线路相继开通运营。京津冀区域内高铁总里程由2008年的118公里增长到现在的2486公里,实现了对区域内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京津冀都市圈1小时通勤,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交通圈基本形成。

高速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高铁飞驰、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比翼双飞,“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

京津城际旅客陆续登车。人民网记者 乔雪峰摄

“京津城际不仅方便了两地人民出行,也极大促进了京津冀一体化均衡发展。”中国铁路北京局客运部副主任周斌告诉记者,15年来,京津城际每日开行列车数量从最初的47对增至现在的128对,增长约2.5倍,最短发车间隔从15分钟缩短到3分钟,每日运送旅客量从4.8万人次增加到7.3万人次。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乘车更方便了,以前只能去窗口购票,现在只要在手机上就能买到票,而且进站乘车可以直接刷身份证,省时又方便。”对于京津城际15年来的发展和变化,来自天津的桂斌最有发言权,他是京津城际00001号车票的购买者,可以说是京津城际开通运营的见证者和经历者。

桂斌向记者展示京津城际00001号车票。人民网记者 乔雪峰摄

谈到自己的首次高铁体验,现在的桂斌仍然很激动很开心。他告诉记者,当时是跟几个朋友一起,大家都想体验一下半个小时到北京的感受。“虽然我是在天津工作和生活,但还是会经常坐高铁来北京与朋友聚会或者游玩。”

据周斌介绍,为了进一步满足京津两地日益增长的乘车需求,2023年6月15日,京津城际首次上线复兴号重联车组,并推出10次计次票,充分满足京津间旅客出行需求,更好服务“双城记”。

据了解,调整后的京津城际常态化开行重联列车、长编组列车,其中高峰日可增加席位2.76万张,较调整前运输能力提升18%。其中,北京南站京津城际始发总运能达到8.5万人,相比于之前运能增加1.4万人,增幅达到20.5%。

“为方便北京、天津两地商务差旅和通勤旅客便捷出行,我们陆续推出了京津城际中铁银通卡、同城优惠卡,提供了更加便捷、优惠的购票乘车服务。”中国铁路北京局北京南站售票车间主任康顺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北京南站还推出30日定期票、20次计次票和10次计次票等多种新型票制产品,满足多样化、便捷化、电子化的需求,进一步凸显高铁“公交化”的运营模式。

从和谐号复兴号

变化的是车型 不变的是服务

作为京津城际开通后的首批列车乘务员,如今的张莹已经成为中国铁路北京局天津客运段的一名列车长。十五年来,她见证了京津城际从和谐号换成复兴号,也见证了京津两座城市的飞速发展,更见证了中国高铁的从无到有,从创新到超越的过程。

“随着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京津城际已经成为了两地旅客出行的首选。”张莹表示,京津城际刚开通时,上车的乘客主要以旅游观光为主,喜欢拍窗边飞驰而过的风景。现在的旅客大多是以通勤、学生为主,上车以后更希望能获得舒适的休息环境。”

由于工作关系,来自北京的高女士十几年来经常往返于京津两地,她告诉记者,京津铁路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时间上的便利,还有列车乘务员暖心的服务。“虽然列车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时间,但是列车员的服务并没有缩水,甚至是更加贴心。”

与张莹有相同经历的还有曹东齐,她是中国铁路北京局天津客运段津京城际车队队长,京津城际开通时,她还是一名学生,2011年开始在京津城际担任列车员,至今已经有12年了。

她告诉记者,从接触京津城际到成为其中的一员,京津始终不变的就是服务理念,变的就是最大的感受就是,列车员根据京津城际车型以及旅客需求的变化,始终把服务工作放在第一位。“更多是从细节中挖掘,让旅客感受到这30分钟中的关爱。”

据张莹介绍,基于铁路上的种种新变化,天津客运段提出了“有需求,有服务;无需求,不打扰”的服务理念,这不仅在京津城际上实行,更被推广到了津沪、津福、津秦等多支天津客运段的高铁车队。

京津城际15周年这个特殊日子对于47岁的中国铁路北京局天津机务段高铁司机张岩同样意义非凡,从业多年来,作为老司机的他,经历了从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和谐号再到智能型动车组的不同发展阶段。

2008年,他成为了京津城际铁路首批司机其中的一员。“我可以说是见证了京津城际的变化,15年来,京津城际的设备更加智能化、更加稳定,安全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作为一名高铁司机,我感到非常自豪。”

据了解,京津城际安全运行15年来,是中国高铁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的成果。首创时速350公里高铁土建工程建造技术,解决了空间线性设计、大跨度桥梁设计施工、跨区间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建造等一系列技术难题;首创了高铁运营调度、不同速度等级动车组共线运行控制、高速移动语音和数据通信技术,以及通信、信号、信息化技术体系,解决了高速度、高密度运营下的总体设计、接口管理、调度指挥等关键技术难题;在行车规章制度、设备修程修制、线路施工养护、安全技防物防人防体系、高铁技术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创造性地摸索和积累了一系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庄稼地新商圈

“高铁经济”助力区域发展

距北京市区71公里、距天津市区25公里的天津市武清区正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京津卫星城”。

京津城际武清站。人民网记者乔雪峰 摄

武清站于2008年8月1日与京津城际同步开通运营。从武清站到北京南大约运行22分钟,到天津站13分钟左右。高铁的开通带火了这里的特色购物旅游,有人甚至形容是“高铁拉来了武清这座新城”。

“近年来,许多京津两地通勤人员在武清居住,在北京、天津上班。”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清站站长姚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旅客也从开站时日均发送200到300人,到目前日均发送8000人左右,周末客流甚至会超过1万人,15年间,累计发送旅客近2700万人。

据姚冰介绍,今年暑运调图后,从早上6点多的第一班高铁到上午9点多,武清站通往北京方向的列车最多达11趟,最短发车间隔为8分钟。

周末时乘坐京津城际列车到毗邻武清高铁站的一家大型购物小镇消费,成为不少北京和周边地区百姓的周末休闲方式。

今年年初,武清区专门成立了新商圈专项工作指挥部,持续提升新商圈服务水平,不断吸引更多来自京津冀乃至全国的游客来到武清旅游。

天津市武清区新商圈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郭俊利告诉记者,15年来,得益于京津城际的开通,天津市武清区迎来了社会经济发展新机遇,武清站周边从过去的一片庄稼地,迅速发展成为现如今由多个购物小镇组成的新商圈,总体建筑面积达到70余万平方米,年接待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消费者达到1000万人次。

30多分钟的运行时间,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节约了旅行时间,深刻改变了两地百姓的工作和生活观念。现如今,在京津城际的带动下,武清区新商圈不仅人气越来越旺,名气也越来越大。从小扎根武清、在新商圈专项工作指挥部就职的袁喜伟告诉记者,他曾去江苏出差偶遇一位南方大爷,大爷听出他的天津口音就聊起了天津,说天津有“天津之眼”,还对京津城际铁路对面的欧式建筑小镇印象深刻。

京津城际铁路只是我国高铁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高铁路网越织越大,车次越开越密。到“十四五”末,全国1、2、3 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基本形成,铁路网覆盖99.5%的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网覆盖98% 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高铁的快速发展,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旅客运输服务。如今,“坐着高铁看中国”已成为人们旅行生活的真实写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人享受到高铁带来的福利,“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会越来越多。


推荐内容